第198章 朱之瑜

    第198章 朱之瑜 (第2/3页)

婚是三对新人一起办,尤其徐文爵还是魏国公世子,各种过场程式,更是讲究到极致,来不得半点马虎。

    主婚人更是鼎鼎大名的成国公朱纯臣,朱纯臣贵为国公,当然不能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他不过是在站在礼台上露一脸,具体的事,还得由他人去做,俎掌柜和朱之瑜便是他的助手。

    走进石庙,院内到处挂着红灯笼,俎掌柜和朱之瑜苦等杨波不至,竟有兴趣数了数。

    “这些大灯笼,九九八十一盏..”

    俎掌柜见到杨波终是被王冰凌拽了过来,便埋怨开来,“还有这四处包裹的大红绸布,世上也没这规矩啊,老夫看你杨波,就是银子多烧的,哼..”

    “多了好,用的多,才能产出多,财货就是要多流通,才有利工商嘛。”杨波兀自争辩道。

    其实,杨波也清楚,他这是胡来,但杨波乃是石庙之主,对这场大婚,总该说句话出个主意吧,不要吝啬绸布,要多用红灯笼,便是他的主意。

    朱之瑜突然开口道:“财货流通固然是好事,这绸布来自桑蚕,多用绸布,便是多养桑蚕,养蚕的多一分,种粮的人便少一分,粮价因此上涨,贫苦人家便会饿肚子,公子可有对策?”

    这人着襕衫,应该是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见此人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杨波看他眼熟,却记不起他的名字,又瞅了一眼俎掌柜,问:“这位是..”

    “这是你请来的教书先生,你竟然不识得?”

    俎掌柜递去一个白眼,斥道:“朱之瑜,舜水先生,学问很大,你跟人家学着点儿。”

    “哎哟,原来是舜水先生,失敬失敬。”

    “喝茶,舜水先生。”

    杨波再次拱拱手,把人让进屋,这次他没使唤王冰凌,亲自为二人沏了茶,又道:“先生所言切中要害,世间多用丝绸,确有桑田挤占粮田之弊。”

    有明一代,尽管朝廷有重农抑商的国策,但在江南地区,手工业日渐繁茂,颇有些资本萌芽的迹象,最具优势的产业,莫过于丝绸,丝绸行销海内外,种桑养蚕赚钱来得快,必然挤占粮食生产,为一弊。

    但要说因此便要打压丝绸,在杨波看来,无异于因噎废食,毕竟衣食住行,衣排在最前面,再说杨波有金手指呢。

    但这是个问题,杨波也不是没想过,他在盱眙强买聚风楼周掌柜的两千多亩地,筹建合作社,他要先要做些农耕试验。

    杨波打算种上马铃薯和甘薯,杨波已经去信给闵地的郑芝虎,托他送来种子,只是还不见船来。

    这两种东西,对田地的要求不高,但产出却极高。

    杨波还要培育良种,厚施农家肥,以期把产能翻上几番,然后再普及推广。

    有人说明末,因为小冰河期来临,极端气候屡屡出现,大明一时灾祸频仍,时时便会来一场大饥荒,还是要早做应对才是。

    杨波把这一想法一一对朱之瑜说个清白,朱之瑜频频点头,眉宇之间,似有赞许之意,只是沉思不言。

    俎掌柜得知杨波在盱眙悄不做声,又买下两千多亩地,有些不高兴了。

    杨波早前去黄桥,俎掌柜便在黄桥买下几百亩地,不出意外,现在黄桥的地价都翻番了,他赚了不少。

    俎掌柜用手指着杨波,却对王冰凌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