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叫了一份外卖

    第232章 叫了一份外卖 (第1/3页)

    火枪的事谈妥了,气氛就轻松了。

    沈世魁的话也多了起来,说起去年十月间曾经带着几十号人,经铁山,突袭到昌城、牛毛寨,几乎一路杀到酋奴的老窝--老寨。

    “一路血战,斩杀酋奴无算,缴获的皮子太多,拿不动,只好一把火给烧了,现在看来,也不知烧了多少只火枪。”

    沈世魁大声说着,唾沫横飞,坐姿也变了,大马金刀地岔开腿,两只胳膊在伸展开俩,胳膊肘放在椅背上,跟刚才拘谨的模样,判若两人。

    不过,他的说辞,到底有几分可信度?

    大概吹牛的成分更多。

    因为杨波听到的,跟他说的完全不一样。

    东江军确实很忙,不过都在忙着跟酋奴做生意。

    严格来说,沈家堡的船队拿粮食跟辽东敌后的土著交换皮草,追究起来,也算资敌。

    毛文龙跟苏杭商贾过往甚密,最大宗的商品便是丝绸,丝绸卖给谁,不言而喻。

    《明季北略》:“辽民苦虐于北,时欲窜归中朝,归路甚艰,百计疾走,数日方抵关,文龙必掩杀之,以充虏报功,是其大恶。”

    “又骄恣,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

    毛文龙每年索饷百二十万两,号称人马二十万,其实兵员不过二万。

    朝鲜备边司:“毛将所为,不思甚矣。贼冲宣川,不过数百骑,曾不发一只箭,骈首就戮,有同群羊之见猛虎,其无胆勇,据此可想。为今计莫若藏踪秘迹,使虏不得窥觇去留。”

    这是当时朝鲜人史料的记载,彼时的朝鲜人不像后世的棒子,心向大明朝廷,又是第三方,应该有相当的可信度。

    建奴已经多次渡过大凌河,小凌河、辽河、浑河,与明军在宁远、锦州一带交战,毛文龙在皮岛,浑然不知,却是事实。

    在杨波看来,此时毛文龙所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牵制作用。

    沈世魁说话,牛哔满天,杨波兀自不信,但也不会说破,毕竟以后还要合作。

    论迹不论心,毕竟人心隔肚皮,杨波也不想去猜。

    以利诱之,皮子拿来,交换火枪,就这么简单。

    杨波对沈世魁烧掉皮货也表示了惋惜。

    “这一次,东江军有了火枪,干脆干一票大的,无论弄来多少皮子,我都按市价收购,管保不让你们吃亏就是。”

    横竖去年极寒,杨波可不想他的士兵在冬天失去战斗力,为每个士兵备一件羊皮背心,是个不错的选择。

    剩余的也不愁卖,还能赚银子,杨波也不吃亏。

    “干票大的?”

    沈世魁闻言,犹豫起来。

    东江军虽不似早期频繁外出袭扰,但偶尔也要装装样子,派些小股人马深入敌后,一般都在百人以下,超出百人,有后勤补给的拖累,必然行动不便。

    “你们东江军号称二十万,这次出手,怎么也得上千吧。”

    “一千?”

    沈世魁大吃一惊。

    “人多才好把皮货弄回来呀。”

    杨波瞅着沈世魁,神色颇有些玩味,又道:“我的人可跟随你们一起行动,沈将军大可放心。”

    派人跟着去,看看东江军有什么大瓜,杨波就是这么打算的。

    一千多人,不整出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