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雄狮一声吼

    第302章 雄狮一声吼 (第1/3页)

    张岱五岁时便能作对,二舅陶崇道出‘画里仙桃摘不下’,张岱对以‘笔中花朵梦将来’,客人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对以‘榴花似火不生烟’。

    闻者都艳羡不已,一通彩虹屁,‘哇,这邻居家的孩子是个神童。’

    张岱晚年给自己写墓志铭,这样自我评价:‘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呃,这人年轻时还娈童...

    十二好,可见其志趣庞杂,癖好甚多,因其杂,所以不能专,难怪功名路上,只得个秀才。

    好在,成年之后的张岱,并没有完全堕落,小品文造诣精深,文笔流畅自如,亦庄亦谐,用字典雅精练,情感自然流露,虽不如唐宋八大家那般底蕴深沉,却也丰神绰约,诗意盎然,暗合了中国人清远、淡泊、自然的美学品味,为后世所推崇。

    张岱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诗文俱佳,且常出惊人之语,比如他对世人普遍认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颇不以为然,提出‘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

    张岱的说辞,众人都拍手称妙,可是作画写诗,照例还是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来。

    张廷登刚从浙江巡抚任上下来,自然是知晓张岱的,不仅知晓,而且还同张岱见过多次面,唯独对张岱的这一说辞印象深刻。

    张岱此人,怎么说呢,用后世的话说,是个有点儿理想主义的小清新,张廷登就是这么个感觉。

    张岱大概是想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问题是,偶得意味着不确定,偶得意味着小概率,人生在世,要成家立业,又是不确定,又是小概率,谁受得了?

    张岱竟然也来到沈家堡,而且还带着张家班来唱戏,却是出乎张廷登的意料,沈家堡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张岱的姿态放得很低啊。

    苏洛儿在沈家堡主管文教,办梅氏杯,她是执行人,也是策划人,忙得不可开交,得知张岱带着自家的戏班子,前去山东衮州为其父张耀方贺寿,途径淮安,便试着邀他来沈家堡演一场。

    除了张岱,苏洛儿还请了一个说书人,叫个柳敬亭,柳敬亭尤其善长说《水浒》,也是为了给梅氏杯壮大声势,预热助兴。

    这次是凑巧了,不然,张岱从山东返程,不用邀,他自己也会来。

    张岱年少时以神童著名,成年后又以诗文名传天下,放眼大明,能入他法眼的人没几个,杨波便是其中之一。

    火柴、香皂、香水、玻璃镜、马车...

    都是神工天造,无不令张岱深深为之着迷,相比之下,张岱弄的那些‘华灯’就不够看了,能造出那些神奇物事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妙人儿呢。

    传闻杨波年纪不大,却生得貌比潘安宋玉,十分地俊美,更是让张岱心里痒丝丝,早已存下一念,要去沈家堡见杨波,刚好遇到苏洛儿相邀,机会就这么来了。

    车夫说的是实话,徒步沿着杨波道向前走,很快便到了问乡楼。

    “张大人,问乡楼是石庙的地标,加上避雷针,楼高五丈有余,最高处的外墙上,是一座大个头的自鸣钟,一个月之前,每日都在报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