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 章 两家火锅

    第126 章 两家火锅 (第1/3页)

    临行之前,杨波还有几个未竟事项需要安排,座钟和海带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

    广东的黄仁杰接受杨波的差遣,去了一趟澳门,为他请来几个工匠,细问之下,这些工匠是修理钟表的,并没有制作钟表的经验。

    此时的钟表走时,完全依靠发条和齿轮传动,精度很差,摆钟还没有出现,历史上第一架摆钟是由一个叫惠更斯的荷兰人发明的,但那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

    杨波已经在谋划远洋航行了,远洋航行需要准确计时,不然,风险实在太大,他等不及了,他要动手做出一种能准确计时的钟表,来实现他的远洋航行计划。

    他把黄仁杰带回来的工匠交给扈师傅,就是那个做绣花针的扈师傅,他还在杨波的指导下,做过一台显微镜,就是沈燕青一真医馆里的那一台。

    杨波知道单摆的等时性原理,还见过传输动力的擒纵机构,有了这些,再加上澳门来的几个工匠的手艺,先做出一台摆钟,之后在慢慢小型化,做出可供在海船上使用的航海钟,难度应该不大。

    至于海带,此时的大明正处在小冰河时期,寒带气候南移,这就为海带养殖带来可能,倘若能成功,大明的海岸线便可做为海上农场,产出成本低廉的海带,能食用,还能预防大脖子病,可活人无数,利国利民利己,还能赚银子,当然要试上一试。

    海带这东西,属于藻类,根部需要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海带喜冷不喜热,喜阴不喜阳才能生长,所以,寒冷的北方浅海才是海带理想的生长环境。

    舟山的横岛周围就是浅海,岛外全是明礁暗礁,地理条件很合适,但愿小冰河期的说法是真的,那样的话,即使在舟山,冬日亦是极寒的天气,说不定,海带真能在横岛养殖成功,总要试一试,才知道。

    从宁海的那条朝鲜船上取回来的海带苗子,都交给了季顺,季顺寻来一个姓于的老渔民专门负责看护,隔三岔五地,季顺还亲自到海边察看。

    尽管季顺不明所以,但这是杨波交待的,事关重大,他亦是尽心尽责。现在终于见到成果了。

    当初只是两株半死不活的苗子,生发得却很快,如今确实长满一个水坑,数一数,有几百株,可以移植了。

    杨波看过之后,叮嘱老于头小心看管,任何人不许擅动分毫,可他自己却从海水里捞起几片长的壮实的,说是要拿回去研究,其实这是他的一点小私心,他想拿回去做一个海带火锅,给乐水她们尝个鲜。

    这个时候,海带可是金贵得很,据说自唐代起,才由日本使者贡献给大唐皇帝,此后,便一直做为贡品,只有皇宫内院的人才能享用,一般老百姓可没机会吃到。

    杨波拿着那几片海带,兴冲冲地回到石庙,发现家里很热闹,众女莺莺燕燕,谈笑正欢,除了乐水他们几个,沈燕青,苏洛儿,还有王冰凌都悉数在场。

    沈燕青笑意盈盈,正和苏洛儿谈着什么,见杨波回来,两人齐齐站起身,向他走过来。

    早前,这两人并不亲近,沈燕青待苏洛儿总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今日俩人却似闺蜜一般。

    这是为了哪般?杨波不解。

    “你整日不着屋,只顾做个甩手掌柜的,只顶着仙儿一人使,仙儿就是个神仙,也忙不过来啊。”

    沈燕青喜笑颜开,亲热地拉起苏洛儿的一只手,又道:“今日我跟洛儿说好,日后,她也来石庙做个帮手,你可不能慢待于她。”

    苏洛儿立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