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叹 战前篇六十 无局相弈

    故人叹 战前篇六十 无局相弈 (第2/3页)

他和杜如晦都想知道的,是眼前这个李家二公子,到底真的只是品性纯厚,还是自有城府。若是前者,那今日就当交个朋友也不错,若是后者,那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但是方式有欠考虑。倘若我们李家只以自家之资全力救灾,那即使耗费再大,朝廷也只会认为我们是一心为民,可是父亲却调动了广通仓粮米!粮仓历来是朝廷重要所在,我们李家却能加以调动,圣上会作何感想?更何况经此一事,关陇之地、河东百姓莫不对李家感恩戴德,他日若振臂一呼……”李世民不敢说下去了,但他的意思,其他人却都听明白了。“总之,这绝不是圣上所乐见的!”

    “以臣之名行君之事,必为祸矣!”房玄龄这才把话说透,“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昔有曹魏禅取刘汉,今有文帝禅得北周,前有涤鉴,后有覆辙,萧大人既善治国,又岂会无此远虑。”

    “李渊。”皇后的寝宫内,在听完萧瑀的奏报后,杨广也开始忧心起来。对于李渊这个表弟,他确实有些大意了,当年为避“十八子”之嫌,李渊自请回归晋阳,没想到时隔多年,竟然已于无声中笼络了关陇士族!如今看来,倒还真有些应验十八子的征兆了。

    “十八子啊!”杨广由衷的感叹一句。“如今看来,李渊在关陇已深得人心,若是此时处置他,恐怕会招来臣民非议。可若是就此不管……后患无穷啊!”杨广不禁想到了他父皇的事迹。“时文啊,你看该如何处置?”由于此时是在后宫,杨广也不在对萧瑀君臣相称。

    “陛下,先喝杯茶吧!”萧美娘看着眼前的情况,心知不是她插话之时,只能先缓解一下两人的焦虑。而她心里关心的,则是萧瑀为何没有把那个叫李靖的人带回来。这个查破长安宫疫病的人,昔日萧瑀去河东郡时,她可是特意叮嘱要将这个“能人”请来洛阳重重犒赏的,但此时萧瑀回来,好像并没有将李靖带回来。

    “陛下所言甚是,所以依臣之见,此时非但不能处罚李渊,还应对其加以恩赏。而要处置他,除了要名正言顺以外,最好能先使其背心离德。”在河东郡的八天里,萧瑀除了视察赈灾情况外,对于统筹赈灾的房玄龄几人也作了了解,结果却发现这几人都有着吞吐天地的才华,这样的人才,不为朝廷所用,却偏偏围绕在李家周围,一旦李家得势,绝对为患不小。

    “如此说来,时文你有办法了?”杨广见萧瑀如此说,也清楚萧瑀应该是想到办法了。

    “陛下不妨以明年巡视各方为由,以一年为期,着令李渊于晋阳建造一座行宫,如今天气不日便会入冬,到时天寒地冻,外加工期紧凑,李渊势必要让匠人加紧赶工。而近些年百姓苦于徭役。”萧瑀说到此处,也不禁看了看杨广,当初他因此事上书,可是与杨广吵的不可开交,不过好在这次杨广并没有重提旧事的意思,他这才继续说道:“百姓苦于役,自然会对李渊心生怨怼,此为背德之策。天子行宫,规模浩大而恢宏,又岂是一年能够建成?若是李渊建成行宫,陛下便可以责其有‘不臣之心,早已备建宫殿图谋不轨’为名对其降罪。若李渊建不成行宫,那就是有负皇命,降罪于他更是名正言顺。”

    “嗯!此策甚好。那离心之策呢?”杨广正问着,门外内侍官却急急跑了进来,神情甚是慌张,边走还边禀报说:“陛……陛……陛下,宇文相国在外求见!”

    “他有何事?”乍听宇文述前来求见,杨广的心情也变的不好起来,虽然他对宇文述很信任,但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