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兰之情

    第十一章 金兰之情 (第2/3页)

片刻,斥候都回了来,四周无事。

    尤世禄令启程,先向北过永宁,到长城界,越过长城,再转向东,每日行三十里,即驻垒扎营。

    李羡之随军食宿,多日以来,对行伍之事也日渐熟悉起来。这日晚,又扎下营垒,李羡之在尤世禄特意拨给的小帐中歇脚,李如意和李喜儿出去打水。火头军端来了三人的晚饭——每人一碗糙米饭,加一勺酱豆子,一小块烤马肉。

    李羡之腹中早已饥饿难耐,顾不得酱豆子的臭味和马肉的腥味,狼吞虎咽吃了一碗,刚放下碗,如意和喜儿每人背着一皮囊冰凉的河水回来。

    两个书童也早饿的受不了,放下水囊,奔着饭碗去了。李羡之就用凉水草草洗了,躺在一堆草上睡了。

    次日一早,营中吹响了牛角号,军士们纷纷起来,收拾车马辎重,吃了饭,喂了牲口,补了水囊,仍旧启程。

    尤世禄处置完军务,来找李羡之,问道:“军中艰苦,贤弟可还习惯?”

    李羡之道:“承兄长记挂,一切都好。”

    尤世禄道:“今早斥候回来报我,前面有小股蒙古骑兵活动,恐怕他们已是发现我们了,若来袭扰,交战起来,刀枪无眼,贤弟不如先回关里去,我派一队骑兵护送。”

    李羡之道:“兄长莫为我担忧,我骑射武艺也是学过,若真交战起来,也正好可以助兄长一臂之力。”

    尤世禄本就是个慷慨重义的人,见李羡之如此说,也不坚持,道:“如此也好,你我兄弟正可并肩御敌。”说罢,下令拔营。

    又走了几日,不断有斥候带来敌情,有千余蒙古骑兵正在不远处尾随而行。尤世禄知事不妙,当日未行至三十里,便令扎营。

    士卒们皆知危险将至,各自卖力,修筑营垒,把营帐扎在里面,牲口也拢在中间,然后在外围挖出一圈两丈宽的壕沟……

    当晚,尤世禄令营中大张灯火,巡哨、瞭望,一切如常,并令将士分发箭矢、干粮备战。到深夜,又将步、骑各队的千总、把总会集在中军帐中。许久,散帐出来,各回本队。

    李羡之在帐外徘徊良久,焦躁不已,见众人出来,欲入内来见尤世禄,却被卫兵拦在帐外。

    两人相争了几句,早被帐中的尤世禄听见了,命卫兵放李羡之入内。李羡之进了张帐,问道:“是要打仗了么?兄长作何安排?”

    尤世禄笑道:“确有蒙古骑兵尾随而至,不过打不打的起来,却半点也由不得我。贤弟且请安坐,无论如何,愚兄定保你周全。”

    李羡之听得出尤世禄在搪塞自己,却也不好明言,心里打着鼓,便要告辞回帐中。

    这时,一边陶炉上坐着的紫铜壶“嘶嘶”地响了起来,一股股的白气从长长的壶嘴中喷出来。

    尤世禄指着铜壶道:“壶中烧的是我特意寻的山泉水,正好沏茶,贤弟不如陪愚兄吃一杯再走。”说着,拿两个黑瓷碗放在矮条案上,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小心翼翼的拆开,里面是一包茶叶,分着倾在两个黑瓷碗中,拎起铜壶,将滚开的水冲进茶碗,立时茶香四溢。

    尤世禄深吸了口气道:“好茶。贤弟快坐。”说着,将铜壶放在地上,坐在条案后。

    李羡之推辞不过,寻了张胡床,与尤世禄对坐饮茶。两个一边饮茶,尤世禄又挑起与茶相关的典故,闲谈了一阵。添了三遍水,茶味淡了,帐外响起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交子时了。

    忽然,一阵凉风从背后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