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事化了

    第二十三章 大事化了 (第2/3页)

有什么交情,倒要平白替他说话?”

    周郎中也不欺瞒,直言道:“职下督陕西学政时,这位李知县是在职下手底中的举人,论起来有一份师生的情分。再者他是新科进士,到任不过数月,定不会与那些人搅在一起,以这样的罪办他岂不太重了些。”

    刘侍郎玩笑道:“周兄这样有情有义的好老师,可真是少见!”

    周郎中道:“大人说笑了,若单是名上的师生,倒也好说,像他这样无足轻重的人,纵是参掉了,又有什么要紧?职下来见大人,却是有另一番考量。”

    刘侍郎不禁有了几分兴趣,道:“周兄不妨讲来一听。”

    周郎中道:“据职下所知,此子家中颇有些产业,若大人帮着周全,事成之后,他总是要谢的,多了不说,二三千银子总还是有的,不知大人有意否?”

    刘侍郎本就是个最爱财不过的人,一听有银子赚,心里便暗自盘算起来,嘴上却另一番支应道:“周兄说哪里话,朝廷信任我们,我们才能有今日官衣纱帽的风光日子,不该生以权换利的心。只是照周兄所说,这位李知县年轻资浅,倒真不似是十恶不赦的东林党人。总不能因为一句没有根据的话,就坏了人家的前程。纵是不看别的,也该看周兄的面子,这个公道话,我是一定要说的。”

    周郎中道:“大人既允了,职下这便檄书,令他将银子送来。”

    刘侍郎不好直说要钱,便岔开了话头,道:“如今这官皆不像个官了。个个都是唯利是图,一般的官员便不消说了,就连匡正官场的御史竟也像商人一样做起了生意,只要给银子,要参谁便参谁,想必周兄的高足便是遭了这样的局。”

    周郎中敷衍道:“年轻气盛,免不得得罪了人,不过这位方御史官声一贯不坏,倒不像是这样的人。”

    刘侍郎与方御史本是一党,未料一不留意将他的底揭了,脸顿时红了。幸亏周郎中好心帮他遮掩过去。

    刘侍郎定了定神,又道:“你周兄开金口托的事,我定全力相助,你且安心就是。”

    周郎中道:“有劳大人费心了。”又客套了一番,说了些闲话,便起身告辞了。

    刘侍郎将周郎中送出门,回屋盘算了一下,写了一封书信给魏忠贤得力臂膀崔少傅,说平湖县李歆与他相识,附逆之罪纯属乌有,请高抬贵手云云。写完了,差人送到崔少傅府上。

    这崔少傅兼着兵部和都察院,是从一品的大员,比刘侍郎高出三级,怎的刘侍郎一封信就管用么?

    原来刘侍郎官位虽不及,却是户部的侍郎,掌着天字第一号的财神衙门,崔少傅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银子在此核销,因此丝毫不敢得罪于他,故而一封信便管用了。

    崔少傅接了信,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乐得卖个人情,知会内监拟旨的时候将李羡之的名字抹去。本来,朝廷朱批便是圣旨,从来是改不得的,但此时的天启皇帝不管事,批朱、拟诏、用玺皆是魏忠贤手下的内监一手操办,皇帝根本不知。由此亦可见明末朝政、吏治之坏,令人叹为观止!

    未过几日,诏命下了,查办官员名单中果然没有李羡之。周郎中于是自己掏腰包,凑了三千两纹银送到刘侍郎府上,还了人情。不仅是周郎中帮着李羡之找了门路,其他被参的官员也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