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挚友相会(下)

    第三十六章 挚友相会(下) (第2/3页)

拦道:“也不急在一时,况且后门外街小,没多少好玩意。不如往外城去,那里市井繁华,极是有趣。”

    众人又是一拥赞成,于是又往前门来,出了门,各自唤家人套车。不多时,各车皆已套好,各人缩着脖子钻进车里。李羡之上了张凤翼的车,一同往外城去。还未到正阳门,便已是人流拥挤,行走不开了,于是一众人又纷纷下了车,让车夫将车赶进背静的胡同里候着。

    经着寒风一吹,几人的酒意便已醒了五分,想跟着在人流里穿梭,往正阳门外挤去。过了正阳门,便是正阳街。此时街上早已花灯溢彩,人头攒动。一串串花灯下,满是叫卖酒食、吹弹弹唱的小摊,街心还有人耍狮子、放烟花,挤挤杂杂,红红火火。

    虽是西风正紧的世界,却颇有热火腾腾的气象。几位大人隐没在人流中,早把猜灯谜的事忘在脑后,倒向几个没进过城的乡下农夫一般,看着甚么都觉新鲜,非要围上去张望半天。直闹了半夜,未走出二里远。

    这时,忽见一条胡同横着伸到正阳街上,里面很是宽阔。里面一座不小的宅子大门两旁立着高杆,杆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灯笼上还整整齐齐贴着些大红纸条,上面依稀有字迹。

    张凤翼先看着,道:“周学士又在此摆灯谜擂台呢,何不去看看?”

    众人闻言,一齐往胡同里望,里面不少读书人打扮的人,或在聚集商讨,或在低头吟哦,或在望着灯上的纸条出神。

    大凡读书之人,见有一展才学的机会,多会生出几分好胜的心。于是几人不约而同往里便走。

    说起这位周学士,除了李羡之不知,其余这几位京官自然是无人不晓的。自中进士以来,点了庶吉士,升了编修、修撰、侍读,到而今做到学士,极有才名。因其一心浸在书海里,平素不善钻营,所以并未放过一任外差,待在这清贫衙门里修书治史。除治学而外,最好的便是这打灯谜了,每年元宵,总会在此出灯谜,惹得一众读书人蜂拥至此,遂成盛会。

    李羡之随着众人往里走去,因他们来得晚,许多容易些的已被射中了,剩下的多是些偏难险怪的。他本来便不善此道,看来看去,着实难猜。

    这时,就听黄景昉道:“这一条,我已射着了。”说着将其揭了下来。几人围拢上前,借着灯光细看,只见谜面上写着:“大会于孟津。《孟子》二字。”

    张凤翼道:“黄兄且莫言明,待我等猜一猜。”众人沉吟半晌,猜他不出。刘若宰道:“若无这‘二字’之限,倒可猜‘武王伐纣’了。限了二字,着实难猜。”

    黄景昉笑道:“这二字本也是一句。”

    原来这周学士摆灯谜擂台有个规矩,就是在灯笼下放了桌椅笔研,客人有射中的,便将谜面撕下来,写了谜底在上面,再由下人拿回。若是对了,则送出彩物,错了,则重新写了谜面粘出来。

    且说黄景昉说着,便坐了下来,将谜底写在下面:“征商。”(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李羡之等人,连着两旁猜谜的众人见了一齐称妙,极赞黄景昉文思敏捷。

    这时,下人过来要将那条灯谜送入内去,黄景昉道:“我们几位尚有兴致,等再射着几条,一起送进去。”

    那下人听了,便转去招呼别人了。

    这时,赵石翁在一旁道:“这里又有几条,也是《孟子》、《论语》的。”

    几人齐看谜面,分别是:

    一、吊者大悦(《论语》一句)

    二、人(《孟子》一句)

    三、口说无凭(《孟子》一句)

    四、四(《论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