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筹办报纸

    第二百一十六章筹办报纸 (第1/3页)

    他丝毫也不怀疑陈言能干的出来这种事情!

    要是不相信,去看看西夏境内,以及大同府的那座京观就知道了!

    这位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主!

    杨时有些紧张,踌躇了片刻之后说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老夫子一生以教化万民为己任,宣扬有教无类,教化天下,应当是这样的吧。”

    杨时给陈言解释的是后一种句读法。

    陈言脸上满是不置可否的表情,端起碗吃了一口米饭。

    “哈哈,那杨老先生感觉我大秦治下的百姓,知之否?”

    陈言笑嘻嘻的询问道,好像是在询问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

    杨时越发迷茫了,根本猜不到陈言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大王说笑了,这天下百姓识字者甚少,谈何知之。”

    “本王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需要杨老先生帮助,不知杨老先生愿意出山否?”

    陈言说道。

    “老朽惶恐,大王既然相邀,老朽岂敢推迟。”

    杨时十分恭敬的抱拳说道。

    “朝廷给官员有邸报宣扬朝廷政策,但是对天下百姓却是缺少了宣扬政策的手段,以致于朝廷政令不能通达,乡野民众不能理解朝廷的本意。”

    “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原本朝廷寓意十分良好的惠民政策,被实行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被下面的混账官员随意更改,乡间的百姓也只会以为朝廷本意如此。”

    “而不知道朝廷是想要为他们好的。”

    “就像是介甫先生的青苗法,朝廷发行政令的原意是为乡间无钱购买种子的穷苦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等秋收之后在还钱给官府,让他们有钱可以购买种子农具,而不用去借高利贷,被子钱商人,乡间的地主恶霸所剥削压榨。”

    “可是呢?乡间百姓并不知道朝廷的本意,再加上青苗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在实行的时候,被底下的官员随意更改,扩大化实行,变成了不管是谁,都必须从官府借款,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