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完颜杲的打算

    第三百八十章完颜杲的打算 (第2/3页)

方。

    再说了,即使是他的目标真的是高丽,他又何必要带二十万精锐大军南下呢?

    一个小小的高丽,根本没必要调动二十万大军!

    在上次攻灭高丽之时,金国只动用了四万多人,其中还部分都只是附庸

    军,女真战士只是少数。

    就这,还能几个月便彻底攻灭高丽的反抗力量。

    毕竟高丽只是高丽,而不是高句丽!

    高句丽可是隋唐三代帝王,数次征伐才彻底灭掉的,实力绝对强大。

    要是高丽是高句丽,金国还真就不一定能够灭掉对方。

    那,完颜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大海之东,距高丽百里有余,有一大岛,唐宋时遣使入中国,号曰倭国。

    额……也就是小日本!

    日本人被称为“倭”源于中国的汉朝,出自《后汉书》中东汉光武帝刘秀“汉委倭王”的典故。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向汉朝派遣使臣,东汉光武帝刘秀很高兴,就封日本小国王为“倭王”,并向他们授了印记,使之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之所以封日本人为倭王,一是由于当时的日本使者相对汉人又黑又廋又小,二是中国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有爱用蔑视性的称呼的习惯,以此显示天朝的权威。

    倭字本意是丑陋的、矮小的、琐碎的意思。

    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对日本的其它一切称呼也都加上个倭字,如:倭傀;倭奴;倭刀;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寇(日本海盗)。

    但是,倭国只是中原对小日本的蔑称,实际上此时小日本的已经在自称日本了。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日本两名并称,并逐渐改称为“日本”。

    隋唐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倭人”称呼越来越反感。

    再加上崇拜太阳的传统,他们开始渐渐喜欢起“日本”这个国号了,于是,向中国皇帝提出改名的请求,中国皇帝答应了。

    从此,日本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据历史记载,隋炀帝给日本国书里开始开始“日出之国的天子”的句子。

    《新唐书》220卷《日本国传》介绍了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