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

    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 (第2/3页)

    对陇海线最困难的西线,张汉卿自从进入西北后就开始了筹划,他在西北投下的大量资金及长达五年的储备,让西线甚至比中段更早投入运营。

    也因为直系的最终覆灭,使从潼关连接到洛阳成为可能,1924年即在交通委员会的关注下顺利通车,这样,从海州的列车已能直达到兰州,规划中的陇海线全线贯通。

    不过,为了连接西北边陲,张汉卿在陇海线的基础上,开始了向西延伸段的研究建设。

    之所以是研究建设,是在规划的同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行把比较容易的路线开工。等到摸索出相应的经验后,再展开其它路段的施工。这样的方法,在各地进行着。

    为了和日本人控制下的南满铁路争夺经济权,老奉系政|府另建的京佳线也竣了工。这条干线从北京起,连接热河省之承德、赤峰,经过通辽,从太平川至大安、哈尔滨,接北满铁路抵达终点站佳木斯,绕过东北重要城市沈阳、长春,成为继京奉(沈阳)线之外的另一条战略要道。

    它在太平川与另建的通化----郑家屯支线延伸交错,可以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中朝边境的通化、集安一线,严重威胁着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存在。

    由于东北将是中国与日本交手的最前线,因此这条战备铁路修毕,中|央政|府将工业、交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内地来,以增强国家抗风险的能力----这与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是相同的。

    孙逸仙生前所规划的4横4纵大铁路全面动工。除了京广线、京沪线早已通车外,各条干线同时上马。没有钱,通过国家调配、省内集资、举债借款等途径寻求解决,叫做“创造条件也要上”。

    各省根据规划,有条件的、经济较好的先行开工,同样采取分段建造,分段运营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回笼资金。第一期先行开工的主要有:

    1. 以正太铁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胶济铁路(青岛----济南)为基础,建设连接石家庄----衡水----德州的铁路,通过津浦线抵达济南,形成胶太线;

    2. 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重山峻岭之间,建设一条高难度的铁路:成渝线(成都----重庆),以连接西南这两个最大的城市,通过重庆的长江水道,将四川富饶的物产贡献于外界;

    3. 在粤汉铁路与在建的京九铁路之间建造支线,并相机东西沿伸,以形成交通大动脉,初步先以湖南株洲、江西新余、向墉为一支线,最终东西沿伸形成金(华)贵(州)线,时机成熟或延伸至昆明。

    另有江南重要支线武昌至九江段,以及打通大西北的兰州----敦煌段,最终延伸至新疆成为兰新线,作为连接中|央与西北、打开通往欧洲的战略大通道。

    4. 因为山西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在相对富庶的山西,建设一条纵贯全省南北的干线同蒲铁路成为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