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上兵伐谋

    第858章 上兵伐谋 (第2/3页)

的敌人张汉卿也不怀疑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头上。

    对日本政|府来说,尽管侵华想法由来已久,却只意淫多落实少。不是不想准备,实在是国力所限,以及幻想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中国政|府渐次的让步捞取好处。

    然而他们打错了算盘,中国军队的强硬,让他们在晖春的试探不但落了空,还造成了日俄战争后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战损。

    中国军队同样没有准备好,这从重武器一时片刻之间都未就位可知。毕竟,“和平”时期,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会让日本人找到借口,讲出去也是中国“不对”。

    别说什么“军队调动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现在是民国,是列强盯着中国这块肥肉的时候,鸡蛋里还要挑点骨头出来,何况明摆着的把柄?

    不过既然撕开面具,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京沈线全线的日军被肃清后,中国人民军可以光明正大地从这里调兵了。

    得益于交通状况的改善,从各地调派过来的火车一列一列地把四面八方的军人、武器调往东北,这是要大打的节奏!

    这边中日双方的外交人员仍然在为最后的和平“努力”。许世英大使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严正申明:“我政|府对卢沟桥事件,坚持不扩大与外交解决的两大方针”,并警告日本政|府“悬崖勒马”。他亲笔书写“悬崖勒马”四字,分赠各报记者。

    他还频频与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接触,严正要求停止战争,撤退在中国领土上的全部日本军,依外交途径进行谈判。

    时间在中国一边。

    在国内,在华日本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家安全部也趁此机会将已经摸底的日本特务一网打尽,人民党组织群众在各地展开了“抓日特、打汉奸”的运动,国民政|府也制定了旨在打击日本对华势力渗透的“盗卖国上惩罚令”。

    一批又一批的汉奸们被推上斗争的舞台和刑场,使那些曾经仗着日军的势力作威作福的汉奸们惶惶不可终日,随时等待着人民的审判。

    中国人民第一次在通过对异族的清洗上获得了尊严。

    对此,日本政|府极力渲染,宣称日侨在华受到了残害,他们要求许世英提供一个保证日本侨民安全的办法来。但是面对日本国内如疯一样的对华主战势力,“谈”自然是谈不拢的,这一点许世英深知。

    但是为了一个“拖”字,为了给外界的印象是日本首先挑起战端、中国被迫还手,他需要配合中国政|府演一场戏,也要给日本政|府一个错觉:中国是不敢打的、中国是不想打的。

    想当初从上海赴东京上任,途经日本马关时,回忆1895年中国战败、李鸿章在此签订《马关条约》的往事,感慨之余赋诗一首:

    “破浪乘风过马关,春帆楼外夕阳殷。

    天南遗恨今犹在,河北征师不可班。

    烛使退秦纾郑难,曹生卫鲁却齐患。

    卢沟晓月终无恙,揽髻闲看海上山。”

    有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