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日军的辉煌

    第960章 日军的辉煌 (第2/3页)

----因此命令南京军区司令张维玺特别关注。

    张维玺把第22军一个师放在那里,并把精锐的第4军拉到昆山作为前线的机动兵力。在这种形势下,想通过金山卫登陆上岸,没有几个师团的死伤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其大炮一时无法运到岸上时。

    第二舰队虽然军舰数量不少,但是没有像“伊势”号等这样的战列大舰,和中国海陆军硬拼不是办法。进不得,退不得,好不尴尬。

    然而,正当山本英辅中将为此犯愁时,他的本家山本五十六大佐提意见了:“司令官阁下,我认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如果用得好,或许可以打开一条逼迫中国舰队出来应战的捷径。”

    山本英辅之前并不了解这位刚刚划归自己的下属,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大佐所率领的军舰与日本帝国的传统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至于自己差点认为这位不苟言笑的本家是因为被贬而消磨了锐气呢。

    同是大佐,山本五十六的军衔被海军内部一些人的看法中是认为贬了值的,因为它的坐舰“赤诚”号是一个催生儿。

    它本来是一艘重型战列舰的架构,却好巧不巧地在华盛顿会议召开时没有建成。等各国签定条约后,它的地位就很尴尬----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

    拆除,海军舍不得;不拆,违规。最后综合一下多方的意见,认为日本第一艘完全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吨位既小,布局也不合理。把这艘将成的军舰设计成日本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似乎也不错,因此阴错阳差之下,就成就了这艘军舰。

    但是它的战斗力真的不敢恭维,因为在摸索中的日本海军所造出的这艘三万多吨的航母是一个科幻版。1927年3月赤城号服役之初,它的飞行甲板竟然有上中下三段!

    下层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舰载机起飞,中层甲板供轻型舰载机起飞,上层甲板供飞机降落,这样设计的目的本来是想多载飞机。

    但不久在赤城号的使用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这种设计并不实用,且交通管理较复杂。估计飞机在中层甲板起飞时就想现在的动画片中的宇宙飞船一样,在狭窄的通道中加速,而后冲入太空。

    这也是“赤诚”号空有战列舰的骨架却发挥不了很大作用的原因:作为航母,他不可能冲在第一线,毕竟它的防护以及使用要求不是舰炮对决;

    作为航母,它起落飞机又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在之前渤海海战中需要好好准备一番。看似携带了大量的飞机,但是真正的出勤效率却远远不如之前的不太成熟的“凤翔”号。

    虽然如此,山本五十六舰长仍然自信满满。在他认为,中国虽然也有一定的陆军航空兵,但是过于分散,根本不像航母这样可以机动灵活地部署在几乎任何一个方向上。在久峙无功时,动用舰载机或许可以有一定突破。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山本英辅同意了他的本家对于崇明和长兴岛上岸炮部队的轰炸任务。之前海洋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