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开府建衙

    第447章 开府建衙 (第2/3页)

日为海岛国家适宜发展海权,英国能取其利而致力发展海权,于十七、十八世纪成为海权霸主,至今其海权实力亦不能低估;日本则陆权、海权并进,结果反遭战败。这是违背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

    对中国来说,因为她长期以来是一个典型的陆上国家,缺少海上拓展的传统。所以在规划国家军事发展及战略上,能够给张汉卿等人带来参考的是德国,而不是一海之隔、被中国人反拜为师的日本。

    德国在普法战争前,和意大利一样只是个地理名词,由数以十计的封建诸邦,并非是个统一的国家。德国利用近代化为契机,以民族国家为口号,短短十几年一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对于当时的中国确实具有吸引力。德国的地理位置是欧洲中部,从兵法上讲是四战之地,地理优势还不如中国呢。在地缘政治上,大陆型国家和海洋型国家的最终发展方向和国家定位不可能相同。所以日本对于中国没有参照意义,而德国的经历和在近代所遭受的其它列强的压迫对于中国可资参照的内容很多。

    既然目前海军的建设不切实际,张汉卿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军事战略家杜黑的空权论学说。

    杜黑为空权论之鼻祖,首开制空权之新观念,并极力倡导应建立强大而独立之空军,改变了战争的型态;过去运用麦卡托投影地图的世界已被极地为中心的投影地图所取代,天路的时代来临,北极之地理障碍已无意义,北极地区已成空权的中心,阿拉斯加变为亚、美两洲的天路快捷方式空权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前线、后方的分野;战争的型态演变为全国备战的全民战争。

    世界在20、30年代以前还停留在巨舰大炮时代,对空军的认识远远达不到战略的高度,各国此时对飞机的建造水平均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张汉卿却深刻认识到空军的巨大威力,他在两年前便安排冯庸关注这一块的发展进度。

    自莱特兄弟造出第一架飞机之后,因为受当时工业水平的限制,后继所造飞机并没有太大改进,不但航程近,维修也不便,在民用及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一战后期,军用飞机多用于侦察或运输上,所谓的战斗机是在机前头安置了机枪,而轰炸机受限于发动机推力,携弹量极小,因而作用不大。

    早期,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是同时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水机发展十分迅速,远程和洲际飞行几乎为水机所垄断,还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运航班。

    可以讲,中国的航空事业开创得并不迟,历史上在1919年8月9日,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这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幅长13.70公尺,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