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公与私

    第459章 公与私 (第3/3页)

的规模和大佬们都在其中占大头,这个股份是相对安全的----有政|府在后头呢。

    以张作霖为榜样,全部在外存款均以入股形式加入东北自治政|府控制下的东北银行、东北农业银行、东北实业银行或东北交通银行;各人名下的实业,将依现有资本集成各个商业集团、工业集团托拉斯。为了募集资金,这些银行和实业都在哈尔滨的证券交易所内纷纷上市。

    所谓托拉斯,简单的讲就是同行业垄断。它最初是一种委托管理协定,即我把我的资产交给你保管,你可以实际的支配它们。后来演变成同行业的联合,当形成一定规模时,就成了垄断。

    之所以用托拉斯的形式,是考虑到这些股东绝大多数都是大老粗,根本没有能力管理越来越庞大的资产(张汉卿预料其规模将很大,而且随着奉系进军全国,它的发展会越来越膨胀),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处理,而不能让他们这些人掺合着。

    参加托拉斯的企业,既失去了商业的独立性,也失去了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所有内部的一切业务,如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全由托拉斯的领导机构----董事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处理,参加者只能通过拥有大量股票来取得对托拉斯的控制----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在很多行业里,张作霖显性的和自己隐性的资本将会拥有无可争议铁领导权。

    要知道东北的很多厂矿企业,除了由张汉卿个人、原卫队师师属外,很大程度上为各银行参股。而幸运的是,银行是张汉卿的强项:于翱舟除控制了东北农业银行外,也入股了东北银行的股份,并是这个银行的行长。他和于翱舟的郎舅关系不是盖的,再说他和于凤至在这里也有10%的股份呢。在张惠霖为了避嫌选择了监管银行、证券等业务的金融委员会主任后,于翱舟接任便水到渠成了。

    100吨的黄金储备,足够张汉卿成为东北实业银行、东北交通银行、东北农业银行的最大股东了。不过他的低调,让外界不知道罢了。

    在利好和制度威逼下,奉系上下纷纷出资或折价交付企业,形成蔚为壮观的实业和银行业大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张作霖、张汉卿不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就是在经济上,也因为拥有庞大的资本而成为奉系集团的首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团体。

    东北钢铁集团、东北煤炭集团、东北电力集团、东北粮油集团、东北铁路集团、东北烟草集团、东北盐业集团、东北拖拉机集团、东北机械集团、东北航运集团、东北纺织集团、东北橡胶集团为首批形成的12家托拉斯…这些实业集团纷纷成立,规模之大、涉及企业之多,在民国历史上罕见。

    逐渐庞大的工商企业集团让奉系对外竞争中占据相当优势,尝到抱成团甜头的股东们已经与张氏父子成为串一根绳上的蚂蚱,也坚固了张氏父子在奉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