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不要武斗

    第676章 不要武斗 (第2/3页)

省城库伦的所谓“天伦”线,成为中央控制北方的战略交通线;

    在青岛连通济南的“胶济线”基础上,从济南延伸到德州、衡水、石家庄,至山西太原、榆次一线,为将来利用山西丰富的煤矿资源做好准备。

    等西南解放了,从浙江金华至贵州贵阳,经江西鹰潭,湖南株洲、娄底、怀化,成为横贯华南腹地的大干线金贵线;

    这4纵4横贯穿了中国的各个方向、多个省份,成为各方瞩目的重大基建项目,不算已建成部分,新建部分约有5000公里。按照民国初年银元价值,修建每公里铁路约需洋元10.6万元,按照标准宽轨(英制轨,1435MM宽),每米长度约需钢材38公斤。

    此一工程共需支出5.3亿元、19万吨钢材,没有奉系打下的工业和财政基础,这样的花费是难以想象的。为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实行了修成一段就先行营运一段的办法。

    想想正史上那个年代中国每年钢材总产量才不到4万吨,可知张汉卿为中国的强大付出了多少心血!

    眼见得富国强兵的目标可以在手上实现,孙逸仙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大党派难得的在同一件事情上群策群力,让中国铁路建设的进程加快不少。为了降低筑路成本,张汉卿还采用了兵、工修路的方法,利用沿线驻守部队参加修路,后来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铁道兵。

    这是后话。

    大家都为建设新民国而出力,山东的张宗昌却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他的土皇帝。山东本来就并不富裕,他为了供养不在中央财政供养系统内的“外籍兵团”,想方设法在鲁地刮地皮。横征暴敛之下,捐税竟多达50余种!

    而且那个“外籍兵团”原本就是一些不规矩的各国杂兵组成,打仗时的勇猛还可圈可点,但在和平时期,未免有扰民滋事之事屡屡发生。于珍虽然多次约束,但成效不大。

    山东省政|府建立之初,当时奉系元老都在关注与国民党、军在北京与北方势力范围的争夺,对他的约束很小。当省政|府依照中央各部建设对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