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山乡催收税赋

    第二章 东山乡催收税赋 (第2/3页)

“啬夫”顾老。顾老家是东山乡大户,时年已五十五高龄。

    (汉代年过四十都有称“小老儿”的资格了)

    顾老在东山乡,任“乡啬夫”已经六个寒暑。

    礼喧之后,先与其比对了一下,今岁县寺下令征收的算赋数目。

    合计了一下县寺里面的加征、以及“乡亭”加征的“耗损”;

    听取了啬夫顾老的介绍,使三人对今年已经征收至“乡台”中的算赋、欠的余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啬夫顾老,还向三位上差,仔细讲解了征收事务中的大致情况、和历年的实际困难。

    税吏留在乡台中,与顾老继续商议,探讨明日的征收方案。

    文呈便同晁玺,一同迈出乡台侧门,等候乡“游徼”王霸的归来。

    ……

    毕竟征税不是请客吃饭。

    没有武力作保,征税人员很容易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当然,有了武力作保,被打的对象就颠倒过来了。

    文呈是“帮闲人员”,临时工一个,没有具体责任。

    只管辅佐他们征收算赋时,记账、核对数目,检查上交的钱款里面,是否有成色明显不足的“私钱”、和磨损严重的铜钱。

    这种铜钱是需要“据成色折扣”的。

    要不然递解上去,县库也会折扣,这就需要负责征收的经办人,自个儿倒贴补齐。

    ……

    廷掾佐吏,是秩比百石小吏。

    负责“联通乡里”——也就是管县寺各部门与乡、里之间的沟通,传达文书、通知通告、命令的传达与监督执行。

    别小看晁玺这个秩,后面缀的“比”字,那可是代表着他的收入,实实在在少了很多。

    如果没有这个“比”字,俸禄至少会多出来一倍。

    ——文呈更惨,连比都没的比。

    ~~~

    两人前后跟来到乡台前的桑树下。

    乡台东边是一溜桑树,西边……不是一溜桑树,更不是枣树——巴蜀无枣树。

    西边是一大片桑树。

    ……

    虽是初秋时节,早晚有些许寒意,稍远观望桑树,却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只是走进了细看,朝向地面的桑叶筋骨嶙峋、叶面被各种虫害,啃噬的孔洞密布,让人看着,心中甚为不爽利。

    树高处偶有新叶吐绽,明显可见采摘过的斑痕,想必是有农妇尚在养殖秋蚕;

    亦或是贫家,采摘回家掺入饭食,以期节约粮食,才能熬过来年的春荒。

    ……

    晁玺仰头轻叹一声:

    “今岁,承蒙昊天恩佑佛祖慈悲,无天虫临世、亦无旱涝之灾。

    春雨丰润,夏雨治中;‘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禀,万亿及秭’,

    黔首流民却依旧食不果腹,中人之家亦无力为稚童添寒衣,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多黍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