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两个魔头的志向

    第十一章,两个魔头的志向 (第2/3页)

侍女嘟起嘴,娇声道:“王爷,奴婢虽然是个女子,却也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士子们十年寒窗苦读,还不都是为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同样都是人,可王爷生来就是王爷,是富贵的命。可奴婢呢,生来就在穷苦人家,这个就是奴婢的命了。王爷又何必为这些事担忧?”

    殷权亲昵的掐了一下侍女的脸蛋,点点头,“虽然你出生在穷苦人家,现在却锦衣玉食了,在王府识了字,读了几本书,也懂得了一些道理,这也是命啊。哈哈    前边,东湖郡就要到了,万德言这个老家伙推荐的大才,可不要让寡人失望。”

    侍女有些疑惑:“王爷,你以前都是瞧不起那些读书人,经常嘲讽他们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怎么现在突然就转性要去折节下士了?”

    殷权哈哈大笑,把貌美的侍女搂的更紧了一点,“寡人只瞧不起那些眼高手低的读书人,可没有瞧不起有真本事的。治国平天下,需要那种真正的士人,再说,人都会成长,你年轻的时候觉得不好的,现在未必觉得不好。寡人就是突然觉得自己不该再混日子了,觉得身边好多人都只会‘是是是,王爷’。所以,想找个有眼光又敢对我说三道四的人一起干点儿大事。”

    侍女调皮的笑道:“王爷长大了?”

    殷权抚摸着她的柔荑,淡淡的说道:“老和尚和万德言在王府如履平地了一番之外,寡人突然明白,只靠威胁动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有时还要用脑子。所以我来请这位程先生出山相助,即便他不成,也有一层千金买马骨的意思。”

    东湖郡城南二十里,有一座庄子,庄子有百十户人家,祖辈都是种田的。庄子东面有三间竹屋,院内有葡萄架,葡萄架下面有一个桌子和一把竹椅,椅子上,一个穿长衫的清瘦老儒生捧着书正在苦读,读到妙处,就忍不住击节赞叹。

    猛可里,听到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大地都在颤抖,两百铁骑狂奔而来,种田的庄户人家哪见过这场面,吓的家家关门,户户闭院。

    两百铁骑到了村口,这才放缓速度,有一个当先的军爷,拎着马鞭,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正在村口地里播种的老汉面前,笑着问道:“老乡,程济嘉先生住哪里?”

    种地的老汉被吓了个半死,战战兢兢指着庄子东面,“东去半里,有三间竹屋,就是程先生的住处了。”

    这位军爷笑了笑,“多谢。”回头用马鞭向东一指,“东去半里,三间竹屋,就是程先生的住处。十骑跟着寡人带马车过去,其余人留在这里等候。走。”

    十名骑士,三驾马车,进了庄子向东,来到三间竹屋前,走到半路突然害怕刺杀,而改穿盔甲扮作军官的殷权翻身下马,拿着马鞭上前敲着竹门,“程先生在吗?有客来访。”

    有个梳着抓髻的小童前来开门,问道:“是谁呀?”殷权笑道,“请通报程先生,说殷权来访。”

    葡萄架下看书的老儒生听到说话,这才抬起头说道:“给客人开门吧,东儿。”

    小童打开门,殷权走进院来,见到坐在竹椅上读书的老儒生,做了个揖:“您就是程济嘉先生?寡人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清瘦的老儒生坐在椅子上,并未动身,只是点头道,“老朽程济嘉,不知阁下是?”

    殷权笑道,“寡人姓殷,名权,官拜平西王。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