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结局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结局 (第2/3页)

至外头井水洗了干净,再晾晒于竹竿。吕子昂只在外堂桌边饮茶,惠氏走进来将药包拿到后屋,摊开包纸,放在杌子上晾晾。

    又走到外堂,却见赵璃进来拜会,吕子昂忙站身回礼。

    惠氏笑道:“姑娘不用多礼,快坐着吃茶罢。”

    一边说,一边递了茶来。赵璃接过饮下,惠氏忙过来接,赵璃只笑着婉拒,走过去亲自放在桌上。

    吕子昂笑道:“姑娘可与一般的闺秀不同哪。”

    惠氏啐道:“姑娘是江湖人,哪还容得你说?为人直快,自与一般姑娘家不同了。”

    吕子昂笑道:“倒是我冲撞了。”

    赵璃忙道:“二位可别这样打趣璃儿。”

    惠氏拉赵璃坐下,坐在她旁边,说道:“姑娘午饭可吃了?不如在这里将就罢。”

    赵璃道:“不用了,我来这里的缘故,一来是问候一下哥哥姐姐,二来是想知道那盖屋的事情,不知能否帮得上忙,只求哥哥姐姐能省则省。三来记得公子要喝药,来这里是接药炉子送回家的。”

    惠氏趣道:“记得昨儿个还唤江公子呢,怎么今儿个便叫公子啦?”

    说得赵璃双脸飞红,忙说着:“姐姐莫要取笑我了。”

    吕子昂笑道:“你别听你姐姐的,她就爱挑事。”

    惠氏白道:“我怎么爱挑事了?你见我几时挑过你的事了?”

    赵璃急道:“二位可莫要因为璃儿不和才是呀。”

    惠氏笑道:“你这孩子心可真实,好了,不打趣你了。你要的药炉子就在后头呢,本想着马上端过去,你来了倒省事,一并带了去罢。你若不在这里吃饭,我也就不留你了。”

    说着便至后屋去了,吕子昂道:“你说的屋子的事,可莫要着急。我这日初刚去外头镇城买药来呢,容我缓缓,后午去替你说说,看他们能调派几个人来。

    至于那些松木石料,你也不必操心,定有专人去打理。”

    赵璃却不肯,笑着说道:“璃儿总不知可有帮得上的忙处,听吕大哥这样说来,璃儿也要随村里的人出去砍柴砍木,出一份力总是好的。”

    吕子昂道:“这深山野林岂是女儿家能去的?”

    赵璃道:“无妨,我原是江湖人,走惯了野林子,不碍事。”

    吕子昂拗她不过,只好一口答应着,说晚些去置问。

    赵璃谢过,见齐氏端来药炉子,并上托盘,接过来笑着问了好,便出屋而去。

    齐氏见赵璃走远了,朝吕子昂道:“这姑娘实诚,模样儿又是极好的。若是能照顾江小弟,与他做个伴儿,那该多好。”

    吕子昂道:“目今她不就是颇有照料的么?”

    齐氏白道:“你个憨瓜,不明白我说得是甚么?”

    吕子昂看着她道:莫不是要给江兄弟许个亲?”

    齐氏道:“正是。”

    吕子昂叹道:“他二人看起来倒是般配,只是江兄弟身子虚,那女孩儿正值花季。纵使成了,也是一对短命鸳鸯啊。”

    齐氏嗔道:“你这嘴总没好的,若这姑娘愿意,往后顾着他,对他的病定是极有好处的。”

    吕子昂道:“走一步看一步罢。”

    二人无话,自去用饭不题。

    赵璃端药回了冯雨生家,将药炉子里的汤药倒于碗内。又将汤匙放于碗中,坐在冯雨生身旁,拈着汤匙搅动几轮,凑嘴吹冷气。

    先自己尝上一口,以试冷热。顿然咳嗽两声,拿袖捂口,异道:“这药怎这般苦啊?”

    倒把江雨生逗乐了,笑着道:“这药乃是先生所开了,既是先生开的药方子,岂有不苦之理。所谓良药苦口,村里的人都说,先生所制的药。比他自己开的药,还要苦上十倍不止呢。”

    赵璃睁大眼珠道:“这要是搁我,必然呕吐了三四回。”

    江雨生道:“首次自然如此,习惯了也就好了,这三年来没断过药,活成了药罐子。这药汤进了嘴,也似白水一样了。”

    赵璃听到这里,不由得一酸,心里难受得紧,用手触碰碗边儿,觉得凉了些。

    便舀起一匙放在嘴边试了试,自觉水温正好,便喂给江雨生饮了。

    江雨生抿完了药,朝赵璃道:“你也不必如此,从前我一个人也过去了。不过多候一会儿,便罢了。”

    赵璃道:“既是治病的汤药,就要趁热饮。若是放久了,没掂量好时隙,必是不好的。”

    说着又喂了江雨生一口,江雨生见赵璃这般细心,颇为心动。

    眼里涨着泪,跟着饮了几口。饮完一炉子的汤药,赵璃将手帕与温水递给江雨生。

    江雨生漱了口,擦拭一番,将手帕放在桌上。赵璃取来至院里井水洗了,晾在杆子上。

    齐氏走至前屋,见外头风和日丽,便扶着江雨生出来,在门口走上几步。

    一会子又回至里间歇着,赵璃守在一旁,见柜旁杌子上放着两本古书,便拿过来翻阅。

    江雨生看着她,笑道:“姑娘爱读书么?”

    赵璃道:“本是不爱读的,我家中世代习武,算是个将门之弟。我自幼只爱耍些棍棒,每日弄枪舞拳,颇不似个女孩儿。”

    江雨生道:“自我醒来之后,从前的事一点都不记得。之后便是来至这村子里,见到的女孩子,与姑娘倒有不同。只是姑娘心细如丝,比她们又强上了不少...”

    说到这里,又觉失言,忙住了口。赵璃两颊微红,道:“这村子里的姑娘多么?我来了这两日,如何不见她们来这里说话?”

    江雨生笑道:“只是初来之时,颇有几个家户带着女儿来这里说笑,也有些姑娘来这里问候,后来便不怎么来了。”

    言罢又道:“姑娘说自幼不读书,现在如何爱读了?”

    赵璃稍加思忖,想着既然不许提起“徐青”二字,不许令徐大哥回记从前的事儿。

    索性试探他一回,亦是有感而发,便道:“只因我遇上了值得托付一生的侠士。那侠士颇喜读书,可谓文武双全,与他相处久了。

    他的一些爱习,自己也学着试上一试。哪知亦觉得读书有益,也没读多少,捡着空处,翻上一翻,也当怡情养性。”

    江雨生听到此处,也不知怎地,心里头极是不快,竟益发痛楚难当,可也不便令赵璃察觉,便朝她道:“姑娘说得那位意中人,现在何处?”

    赵璃有苦道不出,便欲直说那意中人就是眼前人。然起诺在先,为徐大哥身子计,也不可造次,只好忍着道:“他自从与我金陵一别,便再也没了消息,我苦寻他三年有余,夜夜日日无不想着他。

    然事与愿违,天妒人心,终究只是一场空。”

    江雨生忙咳嗽几声,赵璃急着走过来拍着他的背,扶他躺下,问道:“公子这是怎么了?”

    又拿手帕替他擦了嘴,江雨生见是赵璃衫袖,忽地推开她,口里却说:“你何以对我这么好?不如续自去寻你那意中人,直寻了三年,为何此时却要弃之?”

    赵璃一时怔住,眼里泛光,转身奔了出去。

    便靠在门槛外哭,又恐他听见,往前夺了几步,只不住流泪。

    齐氏走过来见她这般模样,只抱住她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雨生欺负你了?”

    见赵璃不言语,只摇头不止,齐氏温道:“好孩子,随我进去罢。”

    赵璃不肯,心中有莫大的痛,只挪出身子,往外奔去。齐氏本欲深追,但听得里头大咳,一时慌了神,忙进去瞧瞧。

    至榻沿边,拍着江雨生的背,愁着脸道:“雨生,你这是怎么了?”

    江雨生咳了几声,拉着齐氏的衣襟道:“娘,你快去寻了赵姑娘回来,是我冲她发的火。

    是我的不对,你快去,莫让她走远了不回来!”

    齐氏惊道:“你素来是个脾性尚佳的孩子,如何会冒出火来?”

    江雨生又咳了几声,急道:“母亲莫要问了,快去寻了她回来!”

    齐氏哭着道:“你这般模样,让娘如何走得开?”

    正说着,只见赵璃又赶了回来,后头来的却是神隐。

    齐氏忙问礼让坐,口里急着道:“先生来得正是时候,有劳先生帮雨生看看!”

    神隐坐在榻沿上,挪出江雨生手腕来,搭脉诊情。

    江雨生却在看着赵璃,只见赵璃满眼泪痕,便朝她道:“赵姑娘,方才是我一时失态,你可莫要伤心。”

    言罢只是咳嗽,赵璃转朝他道:“公子勿要说话了,且安安神罢,璃儿没事的。”

    齐氏看着她,又看了看江雨生,走到他身旁,朝神隐道:“先生,可有了结果?”

    神隐放开手腕,江雨生挪手回袖,齐氏扶他躺下,神隐站了起来。

    齐氏暗知他并无言语,便取了纸条并墨水来,放置在桌。神隐坐在桌边,提笔作字,只见写着的是:“嗽因肝火过旺,许吕家几味草芝药熬之,方得大好。”

    齐氏览完字条,忙着道谢,亲自送神隐出屋。赵璃接过字条来看,欲往吕家去,江雨生却扯住她的衣袖。

    一时又觉失礼,遂放开了,只朝她道:“赵姑娘.....实是小生不明事理,平白无故地朝姑娘.....”

    说到这里,也不知说甚么,赵璃只笑着道:“公子别放在心上,想来是璃儿说了太多,一时惹得公子不快。璃儿日后必改,还望公子多担待。”

    江雨生忙摇头道:“不不不,姑娘没一点儿错,俱小生的错,小生只是. .....总之望姑娘多担待。”

    正说着,齐氏进来笑道:“你二人一人一句多担待,那便都担待着些罢。”

    赵璃羞着脸,将字条捏在手里道:“齐婶,我去惠姐姐那和她说一下熬药的事情了。”

    齐氏笑道:“去罢。”

    赵璃便走出帘外,出屋往吕家奔去,将字条交给惠氏,并将江雨生大咳之事一并说了。

    待惠氏问及赵璃因何而嗽时,赵璃支支吾吾,不知怎生得说,只道突发而致。

    惠氏点点头,便去后厨熬药,赵璃便随她进去,站在一旁候着。

    惠氏笑道:“我这得熬好几个时辰呢,你在这里干等着,不如先拿些安神的药汤过去先同他服下。”

    言罢往旁边指指,赵璃循眼过去,便走过去,掀开一深琉瓦炉盖子。

    里头药汤正温,炉子不烫,赵璃光手握住炉柄,放置于桌。

    惠氏瞧见,趣着她道:“姑娘日后可万不能光手来拿药炉子,倘若烫着了,药汤洒了事小,姑娘一双嫩手可要香消玉损了。”

    赵璃笑道:“我见这药汤尚温,索性就这样了。”

    惠氏道:“我之前也同姑娘这般想,这事情做久了,总要吃些亏的,便是只顾方便,一双手烫得三天动不了。

    你吕大哥还去城里替我买来上好的金疮药,外加果子香仁,和着那个甚么丸药,我也忘了。

    一起服用了好几日,才拿得动药炉子呢,都是先生替我写的药方子。”

    赵璃道:“原是这样啊,看来以后可不能马虎。”

    惠氏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快端了过去,那边定缺着你呢。”

    赵璃端着托盘,折回江家去,至屋中里间,见到齐氏守在江雨生身旁喂他粥食。

    赵璃将汤药放在桌上,取了碗来,倒药置碗,又问齐氏道:“婶婶何以要喂粥呢?”

    齐氏道:“这孩子每回咳嗽,都要喝些白粥,才算通喉贯肠,不至于没完没了的咳个不住。”

    赵璃将药汤端来,盛一匙送入江雨生口中,又对齐氏说道:“惠姐姐说这剂汤药要熬制好几个时辰,令我先送些安神汤来。”

    齐氏道:“这也好些,先稳着安安心神为好,喂完赶紧歇着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