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954节 赐婚

    第953、954节 赐婚 (第2/3页)

低的就是我华夏自己,华夏总不能被几个无能鼠辈,跳梁小丑征服过吧?”

    “又如木华黎、兀良合台、博尔术、速不台等名将,拖雷、拔都、旭烈兀等宗王,其将略才能和战绩,都不能抹杀。然其攻略屠戮之罪,也要如实记载。”

    “至于耶律楚才、丘处机、许衡、刘秉忠等人,俱为一时之豪杰。这些人虽然出仕蒙元,却功绩卓著,有功于华夏,不失为名臣贤士。”

    “然张弘范、史天泽、董文炳等汉军世候,以及刘整、吕文焕、高兴、范文虎、留梦炎、叶李等降将降臣,皆是数典忘祖、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汉奸国贼。这些人,其罪更要彰显,其才却不值一提。其奸其丑,要穷形尽相,遗臭万年。”

    李洛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总算把《元据书》的要求提了出来。

    “关汉卿。”皇帝看向文艺寺寺卿。

    关汉卿心中一喜,“陛下。”

    皇帝微笑道:“任命你为《元据书》总裁官,主持编修《元据书》。”

    “谢陛下!臣必不负使命!”关汉卿有些激动的谢恩。

    众人都有些讶异,《元据书》这么重要的史书,为何交给关汉卿?

    关汉卿固然是当世文豪,可他并不是海内知名的大儒。要说在经史上的造诣,朝中比关汉卿强的人多了去。

    这个混迹风月场写戏曲的老油条,说白了就是一个文坛混混,根本不是正经名士啊。

    朝中名士,事实上没几人把关汉卿这样不走正途的文痞当回事。

    当然,要论起写戏曲杂剧,编话本传奇,关汉卿的确是大才,天下无出其右。可这是修史!

    关汉卿这样的人,不够格!

    但是,天子乾纲独断,金口玉言的点了关汉卿,文臣们也不敢反对。不过,很多没有混上修史总裁官的名士,不免心中有些看关汉卿笑话的意思。

    李洛为何把《元据书》交给关汉卿来主持?

    因为在他看来,《元据书》注定和《宋史》、《辽金西夏史》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

    《宋史》和《辽金西夏史》要修的典雅清正,可李洛满意的《元据书》,却偏偏要修的通俗,接地气。

    《元据书》虽然是史书,却是李洛用来普及推广的国民读本。所以语言不要深奥,不要有史家常用的春秋笔法,而是要具备很强的可读性。

    这么干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华夏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华夷之辩,让普通百姓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让更多人牢记曾经被奴役的屈辱。

    这一点,恰恰关汉卿更适合。

    《宋史》和《辽金西夏史》需要“高大上”,《元据书》却需要更容易阅读,更容易激起阅读者的情感。

    关汉卿是写剧本写的,对于人物的描写和感情的渲染,当然有很大的优势。其他不说,他笔下的汉奸,一定更加面目可憎。他笔下元据时期的华夏,一定更能让人读出凄惨和痛苦。

    这显然是钱选等大儒写不出,或者不愿意写的。

    崔秀宁看到李洛任命关汉卿主持修《元据书》,不由会心一笑。她当然知道李洛的心思。

    没错,就该让这铜豌豆来主持元史。

    李洛继续说道:“《宋史》和《辽金西夏史》,六年内修完。《元据书》三年修完。财部拨款一百万银元,用作专项费用。”

    李洛知道,后世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一年不到。脱脱修《宋史》和《辽金史》才花了两年半。当然,修的都不太好。李洛把时间增加一倍不止,应该能修的不错了。

    看到不少文臣们有点失望的神色,李洛笑道:“不参与修史的人,也有其他大事可做。迁都长安后,朕准备修一部容纳古今的图书集成,就叫《洪武大典》!”

    “凡百家之言、经史子集、诗词文赋、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道经阴阳、医道算术、技艺百工、军阵兵法、建筑河工、航海造船、戏剧传奇、农事历法、歌舞音乐、琴棋书画、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风土民俗等,皆分门别类,囊括其中。”

    “朕要昭告天下,搜集古今珍本,孤本,善本,残本,妥善整理,辑录入《洪武大典》。包括民间技艺,碑文石经,都要择善整理成篇,录入《大典》。如此种种,必要使得华夏文明承前启后,薪火相传,造文化之大成也!”

    皇帝话一出口,被说文臣,就是武将们,也激动起来。

    陛下要修《洪武大典》!

    听陛下刚才所说,那可是浩如烟海,无所不包的千古典藏啊。

    姚隧很高兴的排着笏板说道:

    “高祖修《艺文类聚》,宋太宗修《太平御览》,宋真宗修《册府元龟》,皆当世之盛事,功在千秋啊。而今日陛下要修《洪武大典》,自然更胜前朝,空前绝后。臣听陛下之语,《洪武大典》洋洋大观,浩如烟海,诚令臣等为之神驰也。”

    王恂出列道:“自古类书,如《洪武大典》囊括之广者,概无一也。陛下开震古烁今之文治大业,实在是千古无二的圣君!”

    张养浩激动的说道:“《洪武大典》出,大唐盛世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