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时代的牛人

    第326章,时代的牛人 (第2/3页)

是弘治十二年会试的主考官之一。

    户部给事中华昹一纸弹劾直接将唐伯虎给打入了深渊,尽管事后查无证据,但是唐伯虎也被弘治皇帝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被贬为小吏,不能当官,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唐伯虎来说还不如杀了他,所以他坚决不去就职,回到自己的老家之后,又夫妻失和,休了妻,再加上家道中落,失志远游又得了一场大病,医治了很久才医好,最后也就到了卖字画为生,纵情于酒色。

    可以说唐伯虎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接连走错了好几步,第一不该得意忘形,考个乡试第一就牛逼哄哄的,目中无人,事实上弘治十二年的会试他的名次并不高,第一名是广东的伦文叙,伦文叙接下来在殿试当中还得了第一,成了弘治十二年的状元。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自古有点才情的才子基本上都比较自傲,他不该交徐经这个朋友,徐经和他唐伯虎相比那是差了不知道多远。

    他可能是真的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所以想着去拜访当朝的老乡程敏政,想着看看能不能走一走后门什么的。

    因为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点上面接连出错,他这个大才子最终也是郁郁不得志,不过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唐伯虎估计还没有来京城,但王守仁王阳明此时却是在京城,到底要不要去拜访一下子这个格物致知的牛人?”

    想到了唐伯虎,刘晋又起了王守仁。

    事实上唐伯虎虽然有才,但以他的性格即便是没有弘治十二年的科举鬻题案,他能够当官,他也迟早会栽跟头,人太狂妄,太过目中无人,终究是会吃亏的。

    相比之下,王守仁虽然知名度没有唐伯虎高,但是王守仁却是一位真正的大家,从后世给他的评价就可以知道。

    他被誉为是明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那句格物致知的名言纵然是在后世依然被受推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心学名言已经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三家的思想精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