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消失的法门—李冰洋之死(大结局)

    第一百五十三章 消失的法门—李冰洋之死(大结局) (第1/3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消失的法门—李冰洋之死(大结局)

    死的不仅仅是主流,所有人都回去,李冰洋依旧住在陵园,直到一天后,杨晶多次打电话没人接听,赶往陵园才发现他的尸体,捕快出现的很快,法医鉴定说是死于心肌梗塞,只门口三个断裂的硬币被现场侦查的捕快收缴,说是要排查线索,不过没有任何解释!

    杨晶最重拿到手的,只有两本日记。一本里面指记录了李冰洋练武的阶段过程,学习武学经过的点点滴滴。

    另一本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爱情!可是爱情全无用!

    李冰洋的死,类似的事情杨晶听说过,好多大家族都这样做过!个人武力在整个资本,整个家族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如果出了意外,顶多多了两个断裂的硬币,至于其他,一笑而已。谁又会当回事!

    “干杯!不知所谓的人也想参与我们的竞争!我手里是彻底空了!”

    马楠枫摇了摇头,凡洋一饮而尽。

    有的人不甘寂寞,却只能平平庸庸。改变的代价太大。纵使昙花一放,也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享受!

    只有不甘寂寞的记录本,知道李冰洋多想改变一些什么,仍然想努力的诉说些什么,可终究无人欣赏。

    (拳武鉴,加上对于天王束身法的说明和少年武宗之中修行方法的总结,一共提到了十五个方法。暗器方法省略,还有书中提到的武术考核模式也没有列入,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点。除了这些介绍的详细,书中也涉及了其他的知识点,和成系统的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总结。)

    一(境界观)

    法以身体素质为主,其家祖所领应为重甲兵。练力起始,击掌俯卧撑练手,单蹲练腿,鲤鱼打挺以练腰腹爆发(手足腰各百次)。

    (这里我发现合起来做比分开做要轻松点,一个俯卧撑,然后仰卧起坐,然后蹲起。然后这样循环做第二个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一百个一刻钟之内完成这可以定为练体初期,如果完成一百个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呼吸平稳,没有喘粗气的现象,则是初期圆满,不所以练完这些动作,不要急着进入下一步动作练习,而应该考虑关节和肌肉的耐受性,呼吸平稳,才有利于健康。)

    (仰卧两头起,转身击掌俯卧撑起上半身成弓步姿势向后转身成压腿姿势蹲起(两边都要蹲起),这样连续完成一百个定为练体中期,呼吸平稳,过程中没有喘气现象为中期圆满。)

    (击掌俯卧撑起全身,转身鲤鱼打挺起身,两腿分别做定腿单腿蹲起,连续完成一百个定为练体后期,呼吸平稳,过程没有喘气现象,为练体圆满。各位书友可以尝试一下自己目前属于哪个阶段)

    提到修行方法,就要说一下传统练气士修行过程中很关键的词语,量劫。

    修行的量劫不同于小说中的量劫。

    修行中的小量劫是指,在身体修行过程中,因为只注重数量,忽略呼吸导致无法进入下一个层次的修行。

    大量劫是指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形成了喘气的本能习惯,后期虽然发现,并进行呼吸调整,但因为改正不彻底,仍保留有一些不好的呼吸习惯,导致动作和呼吸之间不能达到协调如意,力量和效果无法达到最大。大量劫通常发生在化劲阶段。

    无量量劫是指修行过程中,已经修行到了没有量劫的地步,呼吸自然放松,动作协调写意。但因为精神修炼尚未圆满,在遇到突然爆发下的危险中,不能迅速调整呼吸适应环境,导致自身实力下降许多。此为修行者的无量量劫。

    这种量劫多产生于养生功夫极为深厚,却没有搏杀本领的修行者中。

    至于有人问,量劫的意思是只注意数量而忽略标准或呼吸的劫难,为什么不叫数劫。

    数劫通常指多种或者多层次劫难一起爆发。

    换劲随之,扎根桩功,横练以抗击打,立核心而定协调,招熟自然懂劲。

    扎根之后,改练躲闪,躲闪防护,随后抗击,立核心而定协调,招熟自然懂劲。

    注:核心架

    招式在变化的时候需要一个承接,没有承接你变化过程中会漏出很大的破绽!也可能遇到攻击来不及回访,或者在防御对手进攻的时候,因为拳架收的太紧,没有承接架势,错失进攻机会。这个承接是要保证,你这套拳术的一切攻击和防御动作都能立足这个基础上。

    形意拳每一个动作打出来之后都要恢复三体式,而不是打完之后立刻进入下一个攻击动作或者防御动作,攻击之后保证自己立刻进入一个可攻可守的状态,这是三体式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一个承接,但就这个承接,所以老前辈们书上写万法源于三体式。三体式就是形意的核心架。

    八卦掌的护身架,有的地方叫推转掌,打完之后走趟泥步,然后两个手就变为推转掌。基本上每个攻击动作之后都是这个样子。拳击,散打,泰拳,跆拳道。他们打完之后都是立刻进入格斗式的样子,这是他们一切攻击和防御的基本动作,他们的一切攻击理念和防御理念都源于这个动作。

    协调性训练就是找出拳术动作核心架,把核心加入到每个动作里,而打法就是协调性的进一步加深,加快自己的攻击速度!

    有此核心,能定能动,能终能始。拳术的核心架其实便等同于古代儒生修身的知止。

    核心架子力量的测试可以按照平板支撑的动作来,在平板支撑的过程中,尽量贴近自己核心架模型。平板支撑的时间就是你核心架的稳定程度,代表你核心力量的强弱。

    如果是散打实战式之类的就不用改了,仔细对比能发现,标准的平板支撑动作本来就和实战式动作有一定相似。

    注:天王束身法

    第一阶段,塔形练力,就是由重到轻,次数由多到少的一种练习方法。

    这个方法现在改进了许多,用现代设备比较方便,你可以弄两个哑铃,多备一些哑铃片。体力充沛的状态下开始练习,选择的哑铃片从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或者接近的数值,反复出拳直到没有力量,然后将哑铃片去掉一些,大约降为自身体重的六分之一,继续出拳直到没有力量,降为八分之一,出拳直到无力,以此类推,到十分之一,出拳,无力后空手出拳,空手出拳无力后休息一分钟,记住自己的出拳数。

    之后从十分之一开始出拳,攻击达到三十拳以上换八分之一,保持三十拳,以此类推,直到练习到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后,出拳打到自身手臂无力。这个所有情况下出拳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三秒,自己休息之前的出拳数乘以休息后自己达到的体重比,假如用的是十分之一的哑铃是无力,就乘以十分之一,用的是八分之一的,便乘以八分之一。得出的数据,便是自己在实战情况下的有效出拳数,你可以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体力分配。

    同样,休息一分钟后继续出拳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有效的观察自身的恢复力,确定自身的战术特点,比如最常见的防守反击战术,如果恢复力比较好,就可以针对性的使用。这是练力法的基础,也是测力法。

    第二阶段,手肘腕三合一。

    找一根绳子(外套),顺着掌心缠住自己的一只手,假如是左手,那么左手握拳,继续握住这个绳子(外套),这个绳子(外套)缠手之后继续缠手腕,一直缠到自己的左肘附近,右手握住(外套)绳子另一端,每一次左手出拳的时候,右手跟着出去,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往下一拉绳子(外套,拧腕冲拳,练熟了,这就是标准的发力,比任何老师说的都管用,形意拳的虎扑,鹰捉,熊出洞。八卦掌的单换掌,双换掌都是从这个东西演化出来的。甚至太极拳的棚捋挤按的劲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练习,也跟这个有关。

    练完左手以后,右手同样是这样练,把这样从不习惯,发不出力量,到习惯,发出更大的力量后,不用绳子也能很标准的打出这种力量,旋臂冲拳的力量也不会小。之后就是第三步的练习。

    第三个阶段手腕肘肩脊。

    也是这样缠,不过缠完小臂之后缠大臂,假如缠的是左手臂,缠过后你要把绳子拉过右肩,顺着背往下,拉到左腰,然后缠腰一圈,每一出左拳的时候,右手在腰间往右一拉绳子,类似武术开步冲拳的基本动作,这个时候,腰,背,肩,腕,手的力量就都能运用上了,练熟了,劲力自然无需刻意也就打出来了,第三步叫束身裹劲!

    第四步比较麻烦,大家可以看一下拳武鉴第一百二十五章,我不再额外说明。

    明劲之门,以合手腕肘肩脊,背腰胯膝足之力为明劲,即动全身于一发,过放长击远。

    暗劲之法,能拳打卧牛,应《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损!尺寸间不见预兆,无大动而放全身之力,则暗劲成!

    其根本在于柔韧,拉筋伸展操,颈肩拉筋操,手臂和胸部的拉筋操,腹部拉筋操,背部和肋部的拉筋操,䯞部和臀部拉筋操,肱四头肌(大腿前侧)的拉筋操,腿后肌的拉筋操,内收肌的拉筋操,外展肌的拉筋操,小腿的拉筋操,小腿下部肌肉和跟腱的拉筋操,胫部,脚踝和脚部的拉筋操。还有针对于各类运动损伤的拉筋操。

    格斗动作中,在具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柔韧越好,发力的肌肉越少,受伤的概率越小。击打出来的力量越大。

    柔韧性越好,动作越干净利落,越迅捷,身体恢复也会越快。

    很多不经常锻炼的人抬腿想要来一个高踢,经常会发生别人还没有踢到,把自己滑倒,或者自己韧带拉伤。再则浑身肌肉紧绷,动作幅度很大,速度不快,打出来的力量不大。这都是柔韧性不足的原因。

    其手法重在击人要害,头部七窍尽关紧,太阳后脑命相关。颈项气管兼血管,颈椎颈筋与脑连。一旦重手到实处,见鬼容易见人难。胸肋五脏大本营,背心薄弱如纸蒙。后打两肾侧击肋,敌人抬手攻腋下。后有尾骨前有裆,性命所管怕损伤。脊椎一折人即瘫,颈椎扭折人必亡。后心重重来一下,一时三刻见无常。后刺命门前刺心,无声无息命归阴。刺穿胃部割断颈,头顶立马出真魂。但凡动脉都关紧,一刀割断命难存。麻瘫大穴有六处,肩井实为锁骨湾。肘麻肘下骨缝处,膝麻膝外高骨边。重手取准如触电,立时不容人即瘫。耳朵撕裂疼坏人,脚手十指痛连心。锁骨一折臂不运,下巴中拳头发昏。两耳灌风疼难忍,裆间一抓走真魂。鱼脊一刷马腿断,踝骨一踢车摘轮。

    化劲:经历明劲暗劲两个阶段,于拳学造诣,明劲,暗劲要求自己所熟练的技法掌握攻防,破攻,破防,化攻,化防,化柔破柔等技法,在格斗中可以熟练自如运用。便是化劲。

    化劲之后,养生练气,助武者洞彻自身,调整运气,进一步开发自身力量,调动自身潜能,此乃上古练气士,又称陆地真人。

    身成金刚不坏,心灵洞彻未来。所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圣人不入死地。通读经典,择法修心,精神可以至诚。秋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超脱物外,安然世间。自此从心所欲,不逾矩!

    女子练功法从柔韧开始,随后平衡,桩功,步法,协调性,招熟同时了解学习人体要害穴,之后先练暗劲,再练力量,步入明劲,明暗合一,化劲之法以及其后与男子相同。

    二(拳术观—阴阳斗战法)

    老朽生来事不成,江山丢尽我亡名。十年出入王孙府,身登将相愧君候。

    几回少年仗义气,一浮老病失别恨。血腥风雨劫难波,死地生还恰巧然。

    不惧当时命先死,只怕后来拳术失。此术说来太平常,一正二反世皆知。

    蹲起二字定练打,攻防破尽我称雄。顽石捶打见真铁,宝器回炉现金光。

    若得两破皆化尽,百炼钢成绕指柔。兵有来势水无形,强中任他强中手。

    刚柔相济不玄妙,其实道理早说透。倒背如流只四字,拳家哪有万卷书。

    第一层:正练。一套拳术从起势第一个架子开始,一招一式,按照逐式要求,完整演练下来直到收势。要求头自然端正,身体不前俯后仰,掌握发劲。这是熟悉拳架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层:反练。拳术之第一层能够熟练的演练完毕,则进入第二层。目地是为了进一步的去除练拳的时候所产生的空劲和动作不协调现象。通过换手反练,即如原来左脚开步,右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变为右脚开步,左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并以此向下递进,练习到收势。整个过程之中,动作和正练完全相反,假如正练在过程之中有左弓步右臂冲拳,则反练为右弓步左臂冲拳。通过左右互练,让身手协调一致。进一步熟悉拳架,帮助发力通畅。记住,在锻炼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完整的拳架。

    此法和第一层同时锻炼,第一层正练从起始到收势完整练完,则第二层反练从起始到收势已完全相反的动作做完。

    第三层:打法。若使拳打斗,必把圈练小。一套传统拳术,分为“练法”和“打法”(通常意义上,各门各派所说的散手,就是把打法的顺序弄乱之后的表现形态)。练法是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的掌握发劲,一举一动发劲明显。能让习练者看出来是身体哪里发了劲。如马步转弓步冲拳,可以明显看出来,有蹬腿转胯,拧腰,抖肩,冲拳这些动作。这就是练法。能让学习的人明白身体哪里要发劲,所以动作幅度要大,但是放在实战中,则会过于夸张。练法分正练、反练。

    站起来直接上步冲拳,就看不出来这些动作了,但是速度更快,在实战中更实用。这就是这个练法的打法。如果还不明白,请用电脑搜索连环拳练法及打法影像。打法分为正打,反打。

    以整套拳术而言,练法多为侧身低蹲的动作,不利于上步。而且动作幅度过于夸张,对于练习劲力有很大帮助,但是不能应用到实战。

    打法则需要将拳术侧身,改为身体正面迎敌,身体直立而起,不再低蹲,整套动作以站立行走的姿势击打出来,有助于速度的提升,对于实战应敌有极大的好处。打法可以速成,但是功夫不能速成。功夫不等同于打法。

    多数传统拳术中,打法无低蹲,起腿不高抬。这是打法的主要概念。打法中首讲速度,正打反打以迎面为先,抢步为要。一旦有大幅度动作产生,必然影响速度。

    传统武术和现代技击的不同点在于,传统武术打法要求一鼓作气,一旦动手,打法都是连攻快打,激流直上。十几个动作一口气打出来,将对手打倒。现代竞技多是打一拳,然后拉开距离。

    第三层配合第一层第二层一起练习,正打反打能够熟练的做出来的时候,第三层达成。

    第四层:攻防。攻防是对练功夫,是实战交手。能够两人配合最好。攻防是打法的一个细分。第四层需要配合第一层第二层的练习。

    将拳术套路(架子)练法之中的攻防动作分开,熟练的转化为打法的攻防动作。并且明白攻防之间的关系,自己所练的本套拳术中,哪个防御招式,克制哪个攻击招式(一个防御招式不一定只能防御一个攻击招式!)

    之后,师兄弟两人,黑人只练习所有攻击招式的打法,白人以相应的防御动作防御黑人的攻击。黑人不断改变攻击招式之间的顺序,白人根据黑人攻击顺序的改变,做相应改变。以达到最佳的攻击防御效果。最好将每一次攻击防御的改变,全部都记录下来。

    黑人正打反打攻击招式都能够熟练流利的出击,白人的正反打法的防御招式可以熟练的做出相应抵挡。则两个人交换,白人开始以正反打法的攻击招式对着黑人做连续攻击,黑人以相应的防御招式防御。白人不断改换攻击招式的顺序,黑人跟着做相应的防御变化。

    两个人都能够熟练的掌握攻击和防御招式之间的相克关系的时候,则两个人全部完成拳术攻防的第四层。

    第五层:破攻。在熟练掌握第四层之后,明白自己所练习的拳术之中,攻击招式和攻击招式之间的相克关系。双方以攻破攻,随着一方攻击招式的改变,另一方能以拳术最适合有效的攻击招式,克制对方的攻击招式,并且击打到对手身体。

    破攻,是以攻击招式和攻击招式之间的相克为主,也是为了让习武者明白攻击招式的防御效果。

    双方以打法的攻击招式交手,单纯的对于所有打法招式之间的克制关系进行交手,从慢到快。两个人都能在这种过程中熟练掌握,做到压制和反压制的时候,破攻成。

    第六层:破防。在传统武术之中,有很多防御的招式,这些防御的招式在距离极短(贴身或者接近贴身)的情况下,反而比攻击的招式更加适用。有着更强烈的攻击效果。思考防御招式的攻击内容,之后开始琢磨他们的相克关系。两个人贴身交手,连环用防御招式做攻击。能够熟练运用这些防御招式,并且做到防御对防御的反压制之时,破防成。

    这个时候拳法已经刚猛到了极点,所谓阳极阴生,刚极柔生。

    第七层:倒练,倒打。倒练分为倒正练和倒反练,根据语意,即从收势到起势的动作练习。起势到收势是将拳从腰间冲出,与肩齐平。则收势到起势是将拳从肩部拉回,收至腰间。孙禄堂先生云:两手慢慢将精气神往回拉。正打猛烈,则倒练柔和。

    拳术正练多为进步出手,倒练则多为退步。倒打是打法动作,讲究直身而起,正面对敌。后退将对手的招式化解掉,要点按照打法要求就行。

    第八层:化攻。在拳术倒练,倒打熟练之后。两人对手,白人以正打之中攻击招式连环快速的对着倒打的黑人进攻,黑人在倒打的退步过程之中,将白人的攻击化解。之后两人互换,既能温习前面攻防的基本内容,又能帮助掌握倒打化解攻击的方法。此层境界,注重桩功以及柔化。格斗中的柔化能使身体所受到的伤害,达到最小。

    从退步化攻,到定步化攻,此是化攻的锻炼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