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 秦淮

    第五十六节 秦淮 (第2/3页)

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

    “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

    “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一曲歌罢,忽然天地一寂,只有木浆击水,破人清思。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载泓倚着栏杆幽幽说道:“我本以为,此时正该是你得意之时,却为何,你今日总有这般隐遁的心思?”

    朱崇祯长叹一声,却从怀中取出两本书册,先自摩挲了一会儿,似是想起先祖那几人盛极而亡,大志难申的往事。好一会儿,他才将书册递向载泓。载泓伸手接过,接着秦淮河上灯光看去,却见一本封面上写着“东陆记闻”,另一本封面却写着“唐策”。纸页泛黄,显然成书已久。

    “这《东陆记闻》,是我先祖昔日游历美利坚时所做;这《唐策》,原本也是他们所拟。只是时过境迁,如今再看,却有些于世事相左。我在上面做了许多修改,但总觉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正,想请门主指点一二。”

    载泓翻开《东陆记闻》,借着小船上的灯光仔细看去,刚翻不过几页,便听远处几个声音杂乱叫道:“刚才放歌的,可是前面那条船吗?”

    原来朱崇祯与载泓两人放歌秦淮,歌声悠荡,直让这秦淮河上更添几分丽色。原本这秦淮河,便是歌舞佳处,夜游的船舫,也多有识货之人。许多人听到两人歌声,都不自禁的将船靠了过来,想一睹歌者庐山真面。

    载泓闻声,便是一皱眉,“德老,将船划走,莫让这些人靠过来!”

    白发德豪答应一声,运力操浆,小船便忽的跳起,如飞一般向暗处行去。

    恰在此时,便听远处有人讶声叫道:“前方船上,可是公子吗?”

    “是张筱斋!”朱崇祯低声对载泓说道。

    “前面可是筱公?”朱崇祯笑着回道。

    张元济所在游船,华灯彩绘,雕镂精细,却是好大的一个画舫。朱崇祯与载泓、德豪跃身上了画舫,却见里面团团坐着十数人,却大半都是相识,便是那北京城中的杨度,此刻也赫然在座。只是脸色潮红,显然方才与人争吵的厉害。

    张元济虽也在清朝任过官职,却是十数年前之事,因此并不认得载泓。载泓此时虽是一身男装,英姿飒爽,但张元济还是一眼看出,他是一个女儿身。

    “公子,这位是……”

    “哦,这是爱……”朱崇祯刚说了一半,那边载泓便抢过话头,说道:“我姓艾,名清,字晚晴。”

    朱崇祯一听,看了载泓一眼,便冲着张元济点头一笑:“这是我的一位远房姐姐,今日不想在南京遇上了,便一起泛舟游湖。”

    张元济何等聪明,又是经多见广,自然知道载泓不愿透露真实名姓,但朱崇祯既然也替她掩饰,张元济也就不再计较,便将二人引入舱中,白发德豪却坐在船头的摇椅上,静听风浪。

    方才三人在船头问答,舱中诸人听的清楚,杨度自然知道载泓为何隐身,也不揭破,见朱艾二人上船,只觉得来了强助,便接原来话头,依旧说道:“我便说,这宪法究竟有何难处,非要让严老先生与我也来商讨?当日刘邦入咸阳,与父老约法三章,可日后依然有族诛,禁挟书,行的还是秦法,所谓约法三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