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六十二章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1/3页)

    糜竺与胡昭怎么谈的张佑并不清楚,但是结果应该不坏,糜竺咧着嘴前脚刚走,胡昭后一脚就找到了张佑:“据说你有一本《三字经》?”

    “小时候曾背过一些,记得有些不全。”

    “背来听听,不要误人子弟。”

    张佑略微沉吟了一番,心中暗暗过了一遍,开头还是没什么跨时代的东西的,于是大大方方的背了几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胡昭听着真入迷,张佑的声音却戛然而止,他不满道:“怎么不继续了?”

    “时间太过久远,佑一时记不太清了。”

    “区区三字一段,居然能有这么多的道理,且朗朗上口,此书果然不俗。”

    胡昭是个极具智慧的人,与张佑这些天的相处下来,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张佑除了待人尚算的上真诚以外,似乎对这里的所有事情都持着一股骄傲的态度,一种潜藏在骨子里的骄傲。

    这也是胡昭要张佑学习经典的最重要的原因,可即便是《公羊传》这样的传世之作,亦没有让他低下高昂的头颅。

    之所以能让他产生这种优越感,在胡昭看来,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为人骄纵,这显然与胡昭的认知不符,那么剩下一种就是他拥有更好的东西。

    从张佑漏出来的标点之法上,胡昭已经对张佑所学的那一套知识有了一个朦胧的印象。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传承!

    与糜竺单纯的信任不同,胡昭确信,他这个徒弟,确确实实能拿得出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的东西。

    这也是糜竺离去以后,他一刻不停的来到这里的原因。

    不得不说,胡昭的感知是敏锐的,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