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闲说长辈和子女

    第504章 闲说长辈和子女 (第1/3页)

    在书卷没有流传于大街小巷,手机没有成为人手一个的主流产品的时候,我们的经验流传主要靠的都是口口相传。

    老辈的人将自己的经验变成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给周围的的孩童,或者是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开解一下,或者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桩桩一件件的讲出来。

    如此便有了传承。

    正是因为传承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的文化底蕴,二十四孝的石像和故事还在一些公园和山路上矗立,木头桌角和那核桃上的包浆在记录着这些历史,虽然尘封已久,但是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很多人都觉得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孩子小的时候,哄一哄,打一打,教一教,感觉一眨眼的时间,孩子就长大了。

    然后开始叛逆,开始不听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总是有许多的矛盾,日子变得不快乐,生活的柴米油盐拥有了名为争吵的伴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父母觉得,我为了孩子好,结果这孩子还处处跟我对着干!这就是来讨债的。

    他们用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去教导下一辈的人,可行吗?

    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因为很多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之后,都会变得注重结果,但是养孩子这是一个过程。

    心理学已经不局限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成了一个分门别类的课题,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这儿童的心理情况,原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也开始被人唾弃。

    其实,这有点以偏概全了。

    有这样一种现象会被很多人所牢记,那就是在学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看起来都不错,但是那些坏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被老师狠狠责罚过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和老师保持着很良好的关系,甚至过节都会给老师拜年送礼。

    而那些好学生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多年过去,很多人就会将老师忘记,不再联系。

    有人说是坏学生比较有心,有人说好学生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之后,变得没有那么的单纯。

    可实际上,人都是一样的,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都也只是孩子,等到进入了社会,可能大家的学历不一样,但是起点有时候确实相同的。

    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例子,有的坏学生早早的退了学,没有继续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