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辞差

    第六章 辞差 (第2/3页)

体办理。

    王时雍得了赵桓的命令之后,感到很难办,他向萧庆具实以告:“有人已贬到南方,有人已不在京城,很难找全。”

    萧庆说:“将在汴梁城者逐次发遣至我营即可。”

    王时雍于是派人先将蔡京等在京家属拘留,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用绳索捆绑起来,列于府衙廊庑之内,然后再分批遣送到金营去。

    有些人留在廊庑内一两天,都不遣送,也不给饮食,不安排住处。

    这些人饥寒交迫,啼饥号寒之声,朝夕不绝。

    去开封府办事的韩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便偷偷给他们塞了些自己部下随身带的炊饼,他们就着雪水吃下去才得以充饥抗寒吊命。

    与此同时,中书侍郎陈过庭率文武官员各二十名作为割地使匆匆来到城外向金人报到。

    然而,金人似乎还没做好接收土地的准备,完颜宗翰令他们先留在军中等候。

    金人很快又开始逼迫赵桓君臣缴纳金银。

    金人第一次南下时,大宋朝廷的金银就已经被赵桓搜刮给金人了。

    现在,金人再要,大宋朝廷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赵桓下令募捐,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必须将其所有的金银财帛全部都上交开封府。

    赵桓又下严令:如有胆敢藏埋者,允许所有人举报,将拿出十分之三的财物充赏,且先以官钱(铜铁钱或钱引)代支,其犯人依军法处置,抄家问族,知情不报者,亦与犯人同罪。

    吏部尚书王时雍和开封府尹徐秉哲根据圣旨,将汴梁城搜刮三尺,可以说寸金、寸银都不放过。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抗捐。

    很多皇亲国戚,也想仗着身份少捐点。

    当今太后郑氏的父亲郑绅,就是其中之一。

    王时雍和徐秉哲多次督责郑绅,让他赶紧交纳金银财帛。

    可郑绅就是不愿意将他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金银财帛全都捐出,打算隐匿一部分。

    结果被人举报了。

    赵桓得知情况后大怒,当即下诏,以隐匿金银财帛罪名,追毁郑太后父祖一切官职。

    因为此事牵连,被撤销官职者,不计其数,好多官吏甚至被打入大牢之中。

    往城外搬运绢帛的人大多都是大宋军兵,即上四军与保甲兵,韩擎的人也被安排运送绢帛。

    而韩擎和三衙使臣(即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则分别在不同地方,对各军进行监督。

    让韩擎悲愤的是,各指挥使皆意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向金人表功,向金人诉苦,向金人获取批条,向金人领取食钱,有的指挥使甚至很骄傲的自夸:“只有我送去的表缎,金人才收,并不退回,旁人谁有这个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