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排座

    第十四章 排座 (第2/3页)

 唐恪甚至考虑到,东京诸军可能皆怀恋故土与亲眷,不一定愿意护卫赵桓离京,于是又建议赵桓速召四道总管(即北、西、南、东四个防区的总管,当时分别授权给大名府知府赵野、河南府知府王襄、邓州府知府张叔夜和应天府知府胡直儒)领兵护卫而行。

    赵桓一开始觉得唐恪言之有理,这东京是不能再待下去了,这里太危险了,再待下去,后果难料,于是接受了唐恪的建议。

    不久,当时领开封府的何栗,前来找赵桓奏事。

    赵桓便向何栗说起了唐恪的建议,然后向何栗问策。

    当时的何栗是主战一派,他坚决反对道:“若陛下依唐恪之计而行事,就好比不肖子要将父祖遗留下来的田宅全都卖掉一般。”

    赵桓身旁的内侍们也不愿意离开繁华的大东京,因此,他们也痛斥唐恪,说唐恪不思保住祖宗江山,只知道逃跑。

    赵桓见众人都反对离京西去,立即就改变了主意。

    后来,当唐恪再次催促赵桓赶紧离京时,赵桓直接翻脸说:“朕当死守社稷也!”

    侍御史胡舜陟趁机上奏,弹劾唐恪无能。

    胡舜陟说唐恪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根本不配当宰相。

    当时,汴梁城中的军民也普遍认为,唐恪昏懦无能,人们甚至想找机会揍他。

    一晚,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

    百姓竟然皆向唐恪抛砖扔瓦,甚至将唐恪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侍卫的保护下,唐恪好不容易才骑马逃脱。

    回家后,唐恪便上书请求辞去宰相之位。

    赵桓觉得,唐恪已失人心,关键,唐恪上任已经两三个月了,一点作为都没有,金人又快打到东京了,赵桓认为唐恪没有宰相之才,遂免去唐恪的少宰职务,让唐恪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离开了朝堂。

    宋朝,尤其是北宋,是最崇文抑武。

    韩擎很怕,自己忙活了一溜十三刀,最好再叫一个文人拿去了领头人之位。

    如果是那样,韩擎的权力变小受人限制不说,关键,韩擎好不容易才创造出来的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机会没准也会被那个文人给败祸了。

    所以,于私于公,韩擎都必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