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章 莱顿学派

    071章 莱顿学派 (第1/3页)

    物理学是伟大的,通往伟大的必经之路常常是枯燥的、严谨的、日复一日的实验。

    大多数人触及伟大之前已经倒下或者放弃,获得伟大成就,仅仅凭借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近乎变态的耐心,以及一点点的运气。

    对物理工作者而言,聪明应该排在首位,如果你不够聪明,有没有耐心也无所谓了。

    伍德盖特团队电子衍射实验,第二十四次。

    电压52伏特,镍靶A-B-C方位。

    李康平亲自操作这次实验,他不是每天都操作,但今天他想操作。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伍德盖特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调试实验装置,现在做到第24次实验了,这套实验装置表现的十分可靠,从没掉链子。

    李康平保持52伏特的加速电压,不同的电压决定着不同的电子波长,轰击电压增加,电子波长变短,电子衍射现象体现于赛璐璐膜片上的观测结果不断变化。

    在52伏特的电压之下,李康平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镍靶的方位,A-B-C,A-B-C,如此循环。

    镍靶的(111)面是被轰击面,这个面永远与一条法线垂直----这条法线只存在于实验设计图上,然后以虚拟化的形式出现在李康平的脑海中。

    李康平将镍靶从A方位旋转到B方位,法线与入射电子束之间的夹角由45°变成了35°。这个角度最低只能降到15°,这不是经验之谈,因为并无既往经验。

    不小于15度角的实验设定是李康平推导出来的,每位聪明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实验开始之前都会推导,推导的精度有所不同。

    确定精度通过一次次的实验试错来达成,实验的本质就是不停的试错,一直试错到实验值与理论值匹配。

    李康平得到了一组实测数据,他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横坐标是镍靶方位,纵坐标是收集器电流。

    ↙↘_へ↙↘_へ↙↘_へ

    上述曲线是李康平画出来的52伏特入射弹性散射强度与方位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