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可住得下

    第十七章 可住得下 (第2/3页)

便挑拣要带去的东西边说话,不知不觉便把要带的行李收拾完了,男人出门没太多讲究,只一个包袱就完事。

    翌日清早,三兄弟在大门口会合。

    苏轼背着个包袱。

    苏辙背着个包袱。

    苏辂带着他的丫鬟、小厮以及乳娘兼厨娘,还有两口塞得满满的箱子。

    一口箱子装的是苏辂的东西,穿的用的都背上了,笔墨纸砚倒是没带,他们准备到成都府后一起去买的。

    另一口箱子装的是芸娘备着的大小厨具和调料,比如她自制的酵母粉就得提前备好才能随用随有,别处根本买不到现成的。

    苏轼和苏辙眼睁睁地看着下人们把两口大箱子搬上车。

    看到苏辂宛如搬家的架势,王弗与程氏她们的离愁别绪全没了。

    苏辂也不觉得离开家有什么,只反过来叮嘱他娘要好好养生,记得别让他爹暴饮暴食、戒重油重盐,他们夫妻俩年纪都五十往上跑了,可得好好爱惜身体。

    苏母听着小小的儿子那副语重心长、殷殷叮咛的模样,心中越发不舍。可儿子生来疲懒,难得这次主动说要出去玩儿,她也不想拘着他,左右有苏轼和苏辙两个堂兄看着,总不会出什么事。

    苏母很清楚这次儿子说是要去成都府读书,不过是觉得成都府好玩罢了,绝不是真心想要发奋上进。可就算只是出去走走看看,结交一点志趣相投的朋友、增进一下堂兄弟们之间的感情,也是件极好的事。

    自己儿子自己知道,只有他感兴趣的事,他才会好好去做。别人逼着他做这做那,他只会应付了事,半点心思都不会用在上头。

    他们年纪都不小了,惯不了儿子几年了,往后儿子长大了,总是要自己立起来的。

    她们得学着放手。

    母子俩说完话,苏辂才跳上车与苏轼兄弟俩会合。

    两辆车辘辘地驶向成都府。

    苏轼最年长,到了地儿他先下车与门房说话。

    门房见了苏轼,恭恭敬敬地说道:“官人一早就吩咐下来,三位郎君请跟我们来。”

    这时小翠和芸娘已经下了车,金刚把第一个大箱子搬下车,又去把第二个箱子也扛下车,把两个垒在一起等着苏辂的下一步指令。

    门房见苏轼背着个包袱,还以为他们就这点行李,瞧见小翠三人后有些发愣。

    苏轼到底还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郎,注意到门房的目光后耳根有点发烫。

    他们家小堂弟什么都好,就是太娇生惯养,吃的穿的用的都挺挑,来别人府上还把厨娘都捎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