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暗雨

    阴风暗雨 (第2/3页)

想说与宰相,只不过现在要加上长宁王这一出,属下先前这计谋怕是不受用了。”

    “你先说说看。”

    “是这样的,秦相您也知道,程锦尚将自己的两名大将王金易、陶臣末都派去了尹州,除此之外,李秀、季河清、还有陈振纲等人都在此地,如今的渝州城却是空着的呀,属下本是想看秦相是否能借此机会,派兵拿下渝州。”

    “是啊,本相如何就未想到这个问题呢,当年程锦尚调兵攻打黔州,本相多番疑虑,未曾抓住机会将其扼杀,如今他又故伎重演,本相绝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可是,这宋尧真是个灾星,如今他在滁州作乱,让本相如何敢分兵南下啊?”

    “是啊,属下也确实没想到这宋尧会横生枝节,唉,只不过眼下渝州驻防空虚,难道咱们又得眼睁睁的看着程锦尚扩张地盘?唉,可惜可惜呀。”安影栋显得十分懊恼。

    “不行,这一次绝对不能放过程锦尚,先生好生替本相想个办法,既能避免宋尧趁机作乱,又能拿下渝州和程锦尚。”

    安影栋假意思索良久,突然说道:“唉,办法倒还真有一个,只是不知秦相觉得如何?”

    “快快说与本相听。”

    “咱们来个故技重施,长宁王之所以在滁州能成功,便是因为他打着驱逐胡虏收复失土的旗号,如今北弃人已经退出滁州而转向桐州,他在滁州就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壮大的机会了,但是他自以为是的使命可还未完成呢,秦相不妨再请一道圣旨,让长宁王移师桐州,继续攻打北弃人,他若去,再好不过,他若不去,哼,那他之前在滁州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欺骗天下人吗,这人心自然就散了,秦相别忘了,滁州守军之所以愿意听他调遣,不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旗号嘛,一旦他挥军北上,那秦相自然便可抽调兵力南下攻打渝州了。”

    “这招有用吗?先前不也这么做过吗,这宋尧不也还是稳坐不动?”

    “今时不同往日,当时图兰冰穆可还驻扎在滁州呢,他自然有借口不去桐州,可现如今,北弃人已经彻底退出了滁州,他若再不去,除非天下人眼瞎或者愚不可及,要不然不会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

    “那他若还是不去呢?”

    “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他至少不敢在此刻攻打佑州,秦相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抽兵南下。”

    秦庸在脑子里飞速的翻转,他要想好所有的可能。

    “秦相若是还不放心,可让太子去佑州镇守。”

    “什么?这宋尧本就不服太子,此刻让他们二人在佑州相遇,那岂不是更会加剧眼前的混乱局势?”

    “不然不然,还是之前那句话,宋尧之所以能在滁州有所作为,完全就是因为他打的驱除胡虏收复失土的旗号,让太子亲临佑州,他还敢明目张胆的攻打太子?那他岂不是自砸招牌?”

    “有道理,可是太子身份尊贵,万一这宋尧狗急跳墙,保不准会弄出什么事情呐。”

    “宰相不必如此多虑,佑州有数十万守军,他宋尧岂是说吞就能吞下的?秦相,拿下渝州,便多一块后防之地呀,凡事都需冒几分风险,再者说,太子可是将来大渊的皇帝,他能在关键时候定军心,将来方才能镇住群臣,收服人心呐。”

    “先生说得没错,宋尧在滁州已经演了好一阵了,是该让太子也露露脸了。”

    “秦相明见。”

    在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秦庸便依着安影栋的意思进宫请旨去了,而且他还要让太子亲自带旨前往佑州。

    出了相府,安影栋不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就在此时,他看见了不远处有一个人正定定的看着自己。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其玉贵妃身边的侍女韩蓉。

    安影栋左右看了看,便跟着韩蓉入了一条小巷。

    韩蓉将安影栋引进了一处私宅,便自顾出门望风。

    行完礼,戚凝玉急切的问道:“情况怎么样?”

    “无论是渝州还是滁州,都是好消息。”

    “噢,说说看。”

    “滁州陆文昭已经上钩,焦连宋的计划正在一步步推进,渝州要麻烦一些,程锦尚极其手下诸将像铁板一块,难觅间隙,不过好在御风使退而求其次,又想了个法子,程锦尚出兵尹州,渝州兵力空虚,属下正怂恿秦庸发兵渝州。”

    “那他可答应了?”

    “看样子,他应该是拿定主意了。”

    “如此甚好,只要朝廷忙不过来,师兄那边才有更多机会。”

    安影栋冷哼一声,说道:“这秦庸也不过如此,为了皇权,当真是恍了神,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再好不过了。”

    “安先生,本宫很久之前就曾告诫过你,这秦庸可不傻,眼下他之所以能被我们玩弄于鼓掌之间,全是因为他醉心于皇权而对我们的身份没有任何怀疑,如若他有所察觉,以他的手段,我们不一定能捞到什么好处,你可别忘了,长宁王落到如今这步田地是拜谁所赐。”

    “娘娘教训的是,属下一定会小心行事的。”

    “如果我没猜错,掌教师兄此刻一定需要一份关于大渊局势的详细呈报,这件事便交给你去做,尽快遣人将消息传到西境,也好让掌门师兄早做打算。”

    “属下领命。”

    戚凝玉转身仰望着天空,良久,才说道:“数百年谋划,如今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本宫不希望再出任何岔子,张昭亦一事让我们不得不隐藏钟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损失,而你也险些暴露,这件事先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今后无论秦庸作何愚蠢的行动,你都不可轻视,他能把持朝政数十年,可不是闹着玩的。”

    被戚凝玉一顿数落,安影栋显得有几分局促,赶紧跪道:“属下知错,今后一定谨遵娘娘教诲,凡事定当小心谨慎。”

    “还有一件事,你要替本宫转信给渝州,程锦尚之所以能以当初的弹丸之地而成眼下实控三洲之势,其布局谋划之周全,揽才用人之不拘非常人所能及,若是眼下寻不得机会切不可强行为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还是那句话,越是关键时候越不可心急大意,否则一旦出了差错,本宫定会教规处置,绝不轻饶。”

    “娘娘放心,属下一定会将娘娘的意思传至渝州。”

    “还有,你打算如何拔掉冉明栗这颗钉子?”戚凝玉缓和了语气问道。

    “这件事确实棘手,如今的秦庸无人可用,这冉明栗可是他救命的良药,属下担心若冒然打他的主意怕是会让秦庸怀疑。”

    “你说得没错,这件事也确实急不得,更何况,冉明栗现如今正与北弃人缠斗,那这件事便先放一放吧,不过先生下去之后还是要多多想想法子。”

    “属下遵命。”

    “如今的皇宫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皇后娘娘天天唉声叹气,生怕她那个宝贝儿子的太子之位坐不稳,当真是好笑。”

    “对了,有件事恐怕还得娘娘帮帮手。”

    “你说。”

    “属下已建议秦庸,让太子去佑州镇守,以此打消他害怕宋尧进攻而不敢抽兵南下的疑虑,若是让太子去前线,皇后一定一百个不愿意,而皇后却十分信任娘娘,还望娘娘能够助属下一臂之力,千万促成太子去佑州,如此,这秦庸方才能下定决心抽兵去攻打渝州。”

    “先生果然高明,放心吧,这件事本宫去办。”

    交代完所有的事情,这戚凝玉便匆匆赶回了皇宫,而安影栋也自顾去办自己的事去了。

    戚凝玉回到皇宫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听这秦庸是否已经去过皇后那儿,听闻秦庸已然去过之后,戚凝玉便假意前去探望皇后。

    果不其然,秦牧神情哀伤,戚凝玉假意不知何故,百般安慰,良久,这秦牧才说出缘由,戚凝玉却突然笑道:“娘娘,这是件好事呀。”

    “好事?妹妹何出此言?宋尧本就不服骁儿这个太子,要真让骁儿去了佑州,这还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娘娘何故如此瞧不起太子殿下啊?为何娘娘总是害怕这太子殿下斗不过宋尧呢?”

    “这......唉,狗急了还跳墙呢,莫说这宋尧早就垂涎这太子之位,他可是把骁儿当作仇人一样啊。”

    “唉,妹妹没有子嗣自是不能体会娘娘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儿的忧虑之心。”戚凝玉突然忧伤的说道。

    这倒出乎秦牧的意料,这戚凝玉也入宫近十年了,除了刚开始得了些圣宠,之后便如其他嫔妃一样受到了皇帝冷落,这么些年来自然也未曾怀上皇子,秦牧不曾想戚凝玉突然想到了这件伤心事。

    “好了妹妹,是不是又想要孩子了,唉,没有孩子有没有孩子的好处,你看看本宫,终日为自己的孩儿忧心,哪有一天是快活的。”

    “没事儿,娘娘,您是知道的,这女人嘛,一到了年纪就想要个孩子,算了,不说这件事儿了,妹妹可是来安慰娘娘的。”

    “唉,你说宰相是怎么想的,为何会突然决定让太子殿下去前线呢?”秦牧无奈的说道。

    “娘娘,妹妹觉得这真是一件好事儿,你想想啊,宋尧之所以能在滁州兴风作浪,因为什么呀,还不是借着渤州陆家的势力,可是如今这外面都乱成什么样了,他陆守夫当真不想分一杯羹?妹妹觉得他定是打着长宁王的旗号暗地里扩张地盘收揽民心,待大局一定,必然会自己跳出来,这长宁王也就没有用了。”

    “听妹妹这么一说,本宫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可是这又算什么好事儿呢?”

    “娘娘你想啊,这陆守夫和宋尧眼下之所以能够共同行事还不是因为眼下局势对他们有利,可他们本是各怀鬼胎,一旦出现了阻碍或是战事不利,自然便会起间隙,太子前往佑州,一来可以激励士气,二来可以会让宋尧出兵无名,如此一来,相互僵持,这陆守夫必然会另作他算,哪会管宋尧的死活,一旦太子殿下在佑州挡住了宋尧前进的脚步,那太子殿下的威望不就更加的高了吗,退一万步讲,这宋尧要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攻打当今太子,天下人定会看穿他的把戏,而且佑州还有不少兵力,他宋尧岂是说拿下就能拿下的,太子殿下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道理倒是这样,可本宫还是放心不下呀。”

    “娘娘,我等虽不能妄议朝政,可您也是知道的,这朝中有不少人盯着太子呢,如今天下大乱,太子却稳坐宫中毫无功劳,这些人自然有话可说,可一旦太子取了几分功劳,不正好可以堵住这些人的嘴吗,太子殿下的东宫建牢了,娘娘您的地位也就自然牢固了。”

    “想不到妹妹竟能看得如此长远,本宫自愧不如啊。”秦牧叹气道。

    “不是妹妹看得远,也不是娘娘想不到这些问题,实在是因为娘娘是个母亲,很多时候自然是将孩子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妹妹我可就不同了,没有陛下宠爱,也没有子嗣孝顺,孤家寡人一个,自然便能看想些有的没的,唉。”戚凝玉又作悲伤状。

    秦牧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这戚凝玉也着实可怜,深宫大院,确是单单调调的一个人,于是便安慰道:“好了,怎么又想到不高兴的事了,本宫觉得妹妹说得有理,那便让骁儿去佑州?”

    “妹妹一介妇人,也不知道所说是否有理,这一切呀还得娘娘自己拿主意。”

    “妹妹妄自菲薄了,实不相瞒,宰相也差不多是这么说的,唉,本宫是得好好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了。”

    这就是戚凝玉的高明之处,以自己的悲切来促化秦牧的心思,让她朝着自己指定的方向走。

    经过秦庸和戚凝玉两个人的连番劝说,秦牧最终还是同意了让太子宋骁去往佑州,事成,戚凝玉与安影栋自是无比高兴。

    当陶臣末带着数万大军与王金易兵合一处之后,渝州军在尹州已在数量上对陆家军形成了绝对的优势,陶臣末这个人打仗从来都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当他从王金易处搞清楚陆家军的驻防之后,便与王金易商量避其锋芒而从外围逐个击破,王金易自然也是同意,就这样,陶臣末让李秀、季河清、陈振纲兵分三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往渤州军的重防之地蚕食,而自己与王金易坐镇中路给渤州军制造要正面进攻的假象,果不其然,渤州守军将防守的重点集中在了陶臣末和王金易的身上,而李秀、季河清、陈振纲三人趁机发动突袭,连下十余城,将渤州军的主力逼向了尹州边境,眼见就要打到自己的地盘,陆守夫只得赶紧让陆文霆领兵前往支援,双方便在尹州北境又形成了对峙之势。

    陆文霆自然是知道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