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必阙

    围城必阙 (第3/3页)

    “渝州王府文有边向禽、瞿红袖两大谋士,至于武将,不说你陶将军和王金易等人,就是云卫的五虎将放在任何人手下那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老朽便不再去丢人现眼了,更何况,老朽本已违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先贤训诫,此刻若再投奔渝州,将来又如何面对北弃王庭,还望将军莫要为难老朽。”说罢,邱心志起身再一次缓缓鞠了一躬。

    其实这才是根结所在,若他邱心志今日转而效忠渝州,将来在面对北弃时他当真如何自处,读书人的气节有时候比刀枪更坚。陶臣末深知这一点。

    “我知先生心结难解,今日自不再为难,先生若是决意离去,在下绝不阻拦,但如若有一天先生能解了心结,在下帐中随时有先生一席之地。”陶臣末也微微向邱心志鞠了一躬。

    “将军的饭也吃了,酒也喝了,在下怕是得赊着这银钱,还辜负了将军期许准备拍屁股走人了。”邱心志无奈笑道。

    “在下万分期望先生能留下来为我等指点一二,但在下也说过,先生现在是自由之身,要走要留,先生自能决断,至于这酒钱,先生若是哪日想起再来看看云卫将士,到时再送来也无妨。”陶臣末也笑道。

    “既如此,那老朽便要走了。”邱心志躬身拱手。

    陶臣末微微叹息一声,却也无法,但还是跟着邱心志走了出去,送一程,无伤大雅。

    “先生当真打算就此归隐?”陶臣末还是不放弃,边走边问到。

    “老朽不才,但还是能看出一些事情来,北弃是不能待了,大渊朝廷更是气数已尽,而渝州王府文臣武将个个都是顶天好手,世间已无老朽用武之地,但老朽并无哀怨,多年轻俊彦天下才有生息,老朽这一去,去得安稳。”

    “可如今各股势力依旧交错繁复,如先生这般能计定山河、平复乾坤者一旦撒手不管,这世间怕是得多乱些时日,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将军你也太妄自菲薄了,天下本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俊彦的,老朽年纪大了,世间事老朽的所作所为作不得数,将军嘴上虽这么说,但其实心里应该是对这天下形势有清晰判断的,陆文昭一败,陆守夫在朝中孤立无援,陆家与朝廷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陆家败朝廷亡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卫戎国弱,对中原局势影响甚微,接下来就看渝州王府与北弃王庭谁能挺到最后了,老朽虽为北弃旧臣,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如今看来,天下民心还是向着渝州王府的,就看宁安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了。”

    “不到最后,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渝州王府自然也不例外。”

    看到陶臣末的谨慎与谦卑,邱心志不由得想起了那个狂妄暴虐的图兰兀考先,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小心谨慎才能成大事,将军定能立下不世之功。”

    “将相不世功,万千壮士骨,希望能早日了了这无休止的刀兵吧。”

    二人说着说着已然走到了城门口。

    “将军不必再送了,多谢将军礼遇,就此别过,愿将军安康。”邱心志转身向陶臣末躬身拱手道。

    “既然先生去意已决,在下便也不再强留,先生保重。”陶臣末回礼。

    邱心志转身离开,走了几步,突然又回过身来,欲言又止。

    “先生可是还有什么话要交代?”

    “老朽确有句话要说,不合时宜,但别无他意,将军听听便是。”

    “先生有话尽管讲。”

    “自古臣工最忌功高震主,非帝王者若是登高切忌临下,若遇激流当知勇退。”

    陶臣末突然愣了一下,他一时不太明白邱心志这句话的意思。

    “将军是个聪明人,将来一定能明白老朽的意思,告辞。”说罢,邱心志仰天长啸而去。

    陶臣末忽然像是明白了点儿,却并未言语,只是朝邱心志离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陆文昭向西北而去,意图集结重兵形成势力,但因北境各城面临着北弃狼骑的压力,皆不敢轻易难撤,倒不是怕将城池拱手相让,而是担忧失了堡垒庇护狼骑趁机冲杀,所以虽接到陆文昭调令,但一时间也难以快速接济。宇文甫带着扈从一路狂奔,本来经过安阳直走青城大约只需五日路程,但魏文忠十万大军此刻正将安阳围得水泄不通,宇文甫只好绕过此地往青城赶,这就白白多出了两日的路程,虽苦不堪言,但为了保全长宁王遗孤他也别无办法。

    宇文甫知道,陆文昭之所以不逃回青城就是为了保存渤州有生兵力,好将其全部带往佑州,至于渤州,守不住,就只有让陶臣末与北弃人相互争夺了,到此时,宇文甫才明白那日陶臣末对他讲的话,陆家从来都只是将长宁王当作一面旗帜而已,更何况长宁王已逝,他的遗孤自然更是可有可无了。

    与此同时,陈政纲在云州百姓的帮助下彻底清除了楚原婴所有的外围屏障,楚原婴只得困守平城,战事至此,陈振纲不再着急,只要围着楚原婴,那他便无计可施。至于王金易,那就比较辛苦了,他领着七万来人苦苦的支撑着樊胜十余万大军的围攻,按理说,樊胜的并多数是二十余年不曾有过实战的京畿卫,即战力无法与骁卫同日而语,他大可以出城与之决一死战,但因他的目的是插在蓉州心脏牵制住陆守夫南下兵力,从而为陈振纲收复云州提供时间,另一方面,在于缓解渝州北境的压力,所以眼下只得据城死守。王立阳聚兵于渤、中边界,陆文昭一时未能聚集大军所以不敢向其靠近而是继续向北而去,朝中陆守夫动用京畿卫后暂无兵力调遣,所以他一时甚是悠闲。

    此刻的陆守夫已踏进宫门。

    “上柱国,已然尽数交付于你,你不仅未取寸功,还让调派出去的十多万京畿卫一个不剩,现如今倒好,你又来要佑州守军,你可知道,佑州守军一旦调动,我大渊北境彻底空虚,卫戎、北弃将毫无阻拦的直达皇城,你是要朕将这江山拱手让给胡蛮?”

    “调兵入渤并非要与陶臣末决一死战,而是要为我儿文昭争取时机,好整合渤州北境守军,如此才可以让他将这些人全部带到佑州来,陛下请相信臣,一旦陆文昭聚拢渤州守军,臣立马让他将这些兵力带来勤王,调往渤州的兵力也一并撤回,臣宁愿放弃渤州也要为陛下守住佑、中二州。”陆守夫道。

    “卫戎和北弃人会给你这个机会?”

    “所以要快,在卫戎和北弃人还未摸清我们意图时便立即施行,否则,老夫也无力回天了。”

    “朕听闻楚原婴在云州也被陈振纲围住了,上柱国,你当真还能与程锦尚斗吗?”

    “誓斗到底,虽然陶臣末在渤州小胜一招,但陈振纲与王金易都与我方大军陷入了缠斗,程锦尚在万宁寸步难行,只要陛下允许臣重新聚集兵力,再与程锦尚决一生死不是不可能。”

    “程锦尚、王金易、陶臣末、王立阳、陈振纲这些人谁不曾是我大渊臣子,未曾被大渊所用,反倒联起手来反朕,当真是莫大的讽刺。”

    “如若当年秦相能善待忠臣良将,局势何至于此。”陆守夫恨恨道。

    “秦相若是能善待他们,朕当年也不怕你陆家别有用心的站在长宁王一边。”宋骁别有深意的说道。

    “陛下别忘了长宁王已含冤而薨,凶手至今未曾找到,臣也已跟随陛下,陛下说这些似乎已并无意义了。”

    “是啊,所以朕现在是要你给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要兵去堵你的窟窿。”

    “那这个窟窿陛下堵还是不堵?”陆守夫语气明显强硬了起来。

    “大胆陆守夫,怎敢如此跟陛下说话!”王林有些看不过去了。

    “兵,朕可以给你,反正能折腾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陆守夫,你若是堵不住这个窟窿,你总得有个说法吧,十数万京畿卫连个响声都没有就这么没了,你觉得朕一点儿愤怒都不该有吗?”

    “陛下是要臣立军令状,臣可以立,可如果时机错过了,到时候这军令状怕是也不能执行了,江山是陛下的,要与不要,陛下说了算。”

    “陆守夫!”王林再一次呵斥道。

    宋骁摆摆手,示意王林不用在意,尔后说道:“朕会让佑州守军前往周山迎接陆文昭,保证他退路无忧,尔后便将佑州交给陆文昭来守,佑州守军则退回中州以补缺京畿卫。”

    “这……”

    “陆将军觉得朕的安排有问题?”

    陆守夫没料到这宋骁竟然还有这么一手,周山位于佑、渤交界,陆文昭运气够好便可以将渤州还剩下的有生兵力带到周山,尔后去换防佑州守军驻地,佑州守军就可以退回中州保卫皇城,很显然,宋骁在防着陆守夫,他知道京畿卫除开张高当时没有调出去的两万余人外其他的已经荡然无存,如果此时再让陆文昭将陆家亲兵带回中州泰安,那整个皇城将完全置于陆家的控制之下,但如果让陆文昭去接防佑州把佑州守军换回来守卫泰安皇城,陆守夫就不能在泰安为所欲为了。

    想到这一层,陆守夫一方面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平日里柔弱无挂断的年轻皇帝,一方面心中怒火渐旺,但眼下佑州守军多数忠于朝廷,此时撕破脸皮必然会耽误陆文昭撤退,所以他也只得忍了。

    “只要陛下愿意出兵支援陆文昭,臣,无异议。”陆守夫努力控制着内心的不满说道。

    陆守夫气冲冲的离开了皇宫。

    “陛下,一旦陆文昭从渤州抽身,今后这陆家更是强大了。”待陆守夫离开,王林不无忧虑的说道。

    “别无他法,朕知道陆守夫与朕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他利用朝廷的兵当他的马前卒,朕也得用他来对付程锦尚,朕为了这江山也可以虚伪。”

    陆守夫带着极度不满回到了府上。

    “皇帝可曾答应了将军的请求?”吴言兵迫不及待的问道。

    “答应调兵,但有两个条件,其一,大军不会入渤州境,而只是在周山接济,其二,文昭一旦全身而退,将会去佑州驻防,佑州守军会南下中州以补京畿卫缺失。”

    “皇帝的主意?”

    “他身边并无其他人啊,想必是他自己的主意。”

    “皇帝有如此心思,难以置信。”

    “你说他是不是在给老夫装傻,还是说他身边何时出了个高人?”陆守夫狐疑道。

    “不管什么原因,这道皇命不能出。”吴言兵若有所思的说道。

    “怎么说?”

    “将军放弃渤州的目的是要集中可用兵力,这道皇命一旦下达,二公子就算能全身而退那也会被放到佑州去继续和北弃人以及卫戎人斗,反倒佑州守军空下手来专守皇城,将军忙活一阵,最终还是会被隔离在皇城之外。”

    “是啊,宋骁这一招当真是出乎老夫预料。”

    “有一计可用,不知将军可敢一试?”

    “怎么说?”

    吴言兵压低声音,向陆守夫耳语了一阵。

    陆守夫表情有些惊愕,没有立马点头,想了很久,狠下决心道:“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