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姑娘可是白&*洁否

     第一百四十六章:姑娘可是白&*洁否 (第2/3页)

的事情。

    正好火器作坊这边,需要用到水力锻压机,于是朱慈炯就将水力纺织机的图纸拿了出来。

    “实验的怎么样?可以使用吗?”

    实际上国人对水力机械的利用,早就已经全面化了。

    比如杜母的水排,圆周率祖冲之的水磨,用来舂米的水碓,甚至农书上更是有水力纺纱机的实物图!

    ……

    北宋时期,更是有了一座“水运仪象台”。

    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

    每一次华夏的科技高峰之后,都会被异族所打断。

    来到这个时代越久,朱慈炯越是闹不懂后世的某个部门都是在干什么的?

    泱泱华夏,焉何跳梁小丑喧嚣之上……

    ……

    他决定在七峰山这里,集齐水力运转的大多数机器。

    这倒不是他有什么癖好,而是这七峰山委实是一处水力作坊的绝佳之地。

    丁伟笑的见鼻子不见眼睛:“陛下只管放心就是,不单单是水力纺纱机、织布机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就连榨油、锻造这边,都已经反复试验,是完全可行的呢!”

    朱慈炯点头,在众人的陪同下,一座座水力作坊的看了过去。

    果然,就像丁伟说的那样,这些水力机械的确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此时,大部分作坊,都已经开始运转了。

    “这一代可以布置多少水车?”

    朱慈炯看着大半空置的河道,询问道。

    丁伟指了指漫长的河道:“陛下,当地人唤这里叫做七星潭,据说长达三十余里的一段,都是有着显著的落差的。”

    “我们锻造和研磨这边,必须放在瀑布之下,除此之外,那些榨油、纺织,舂米之类的小机械,大部分河道都是可以安置的。”

    朱慈炯点点头,他驻足长站:“每一个适合修建水车的地方,你都给我修建完成了!”

    “可是陛下,我们用不了这么多啊!”丁伟很是诧异。

    来之前,他特意询问了张思源,得到了张思源那边需要的数据。

    棉纺那边只需要三十多个水车就够了呢!

    朱慈炯眼睛眯起。

    南阳棉布现在已经畅销河南湖北两省,甚至,市面上六成的棉布,都是南阳所产。

    但是!

    这不够!

    棉布的产量,当要继续扩大!

    至于销路……

    有了他改进的棉纺机,已经达到了一工的巅峰,现在补齐了动力这一个短板,那就与历史上的“洋布”相差无几了。

    历史上洋布的威力有多大,朱慈炯可是知道的。

    他的目标就是将“洋布”变成“阳布”!

    他相信郑氏要不了多久,就会派人与自己接洽了,到时候郑家的船只,总不能拿来走私吧?

    ……

    瀑布的另一侧,那些水利机械正在研磨的,却不是粮食,更不是铁器,而是石头……

    一种南阳随处可见的大青石——石灰石。

    将这东西和黏土研磨后,然后放入炉中焚烧,冶铁剩下的矿渣研磨,搅拌,得到的就是一种被称为“土水泥”的粉末。

    也就是在华夏崛起的历史上,占据浓重一笔的土法水泥。

    看着轰鸣的刺耳声中,一堆堆碎石子,黏土,变成了粉末。

    工人们将炉渣混合之后,再次研磨,然后将粉末装在坛子里,放在大车上,运往叶县。

    “水泥的产量有多少?”

    朱慈炯伸手抓了一把水泥,用手指搓了搓。

    触手一片细腻。

    “陛下,这东西的产量有点低,一天大约能得到五百斤左右。”

    丁伟解释道。

    五百斤……

    朱慈炯想了想,五百斤水泥,混合了沙子之后,也就是一千五百斤的混合土。

    纯粹的水泥建筑,他是不想的。

    不过,此物配合南阳遍地都是的大青石,倒是修建要塞的上好材料。

    “水泥这边,你还是要加紧一点生产的!”

    朱慈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