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五年计划

     第二百二十八章:五年计划 (第1/3页)

    此地在后世叫做九重,是因为境内有一个“九重堰”水利工程的原因。

    南阳乃是全国最古老的三大浇灌平原之一,从西周时期开始,这里就开始修建堤坝等水利了。

    南阳境内的水利工程,毁于乾隆年间。

    不知道这位功劳‘盖过天’的老儿是怎么想的,竟然下令拆毁了南阳的众多数千年水利设施。

    ……

    朱慈炯要去丹阳,并非是心血来潮。

    湖北全境已经被将士们尽数收复了,朱尚贤的成衣坊,销量激增。

    单单是上个月,纯利润就超过了三百万两银子。

    朱尚贤一再表示对自己的感激,更是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元朝时候,蒙古人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驻扎,等到朱元璋收复天下之后,有一部分兵卒见到回归草原无望,于是就隐名埋姓,在丹阳居住下来。

    三百年的繁衍,这些人已经足足有了数万人丁。

    蒙人善于骑射,纵然隐居数百年,却也不曾荒废了马背上的功夫。

    早在他称帝之后,这些人就隐晦的联络了朱尚贤,表示想要为陛下效力。

    只是那个时候,外部环境恶劣,朱慈炯马不停蹄的四处征战,是以只得将这件事搁置下来。

    等到襄阳大胜之后,这些人再次联系朱尚贤,甚至表示可以自备战马,追随陛下身边作战。

    等到湖北光复之后,这些人已经急不可耐了。

    虽然说科尔沁蒙古素来都是满人的盟友,但是,草原上蒙古部落众多,支持大明的却是占了大多数。

    此时,这些人联络自己,应该是与黄金家族后人布尔尼派人前来接受训练有关了……

    朱慈炯眯着眼睛,虽然看向了窗外的青翠田野,脑海却正在运转。

    朱方旦难以置信的看着前方道路:

    “陛下,这,这……”

    朱慈炯回过神来,顺着朱方旦的目光看去,却是什么也没有看到:“怎么了?”

    朱方旦手指地面被碾压瓷实的碎石末:

    “陛下,臣以为只有城外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