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一个垫子的威力

    第二百四十六章:一个垫子的威力 (第1/3页)

    “按照惯例,十门炮试射,对半新旧实验,每轮一次记录,三轮后互相调换,再次试验三轮。其后十门火炮旧技术齐射三轮,在用新技术齐射三轮。”

    “共计120次实验数据,两组对比之后,确认优劣,然后按照流程上报。”

    丁树根将规矩说了出来,看向一众匠人:“大家有没有意见?”

    “丁小子你只管去做就成,咱们的规矩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没有意见!”

    匠人们笑了起来。

    他们私底下也是有很多改进办法的,每一次改进,都会三人小组内讨论,若是确定可行,就能申请一门火炮实验。

    若是这个办法真的有用,则会上交到车间,交由上层再次实验。

    丁树根说的这个办法,就是这一层的实验。

    只要是这一层实验可行,火器坊就会有最顶尖的大匠人,核算了各项数据之后,再次进行实验。

    而这一次的实验,可就要记录上千次的数据,确定无误之后,才会上报朱慈炯的。

    新生的大明,各处匠作坊并不接受地方管辖,也不接受朝廷管辖。

    朝臣们对于匠作坊只有监督权,而没有调动的权力。

    各个作坊的几个大营头,甚至大匠师,都有单独上奏朱慈炯的权力。

    至于一众普通匠人,根据级别的不同,只要联络到了足够的人员之后,都是可以给朱慈炯上疏的。

    比如最低级的匠作营力夫们,只需要联名一千人之后,就可以上疏朱慈炯。

    而丁树根这样的小头头,则要联络五十个同级别的,或者是更多的低等级的匠人,就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谏言,呈递朱慈炯面前了。

    新生的大明,朱慈炯牢牢的抓住了两个地方——匠作营、军队!

    甚至就连官府成员的任命,在朱慈炯心中都没有这两处重要。

    通过退役伤兵担任村正、乡老的措施,广大乡间就是朱慈炯的一言堂。

    甚至,只要士兵退役时的级别够了,就连担任县尉、府尉也是逐渐在推行了。

    如此一来,文官对于百姓的作用,已经降低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