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船

    第二百四十七章:船 (第3/3页)

就成了海洋上的不二主角,海军更是独步天下。

    专业管理海洋贸易的“元丰法”,更在北宋出台,两宋富庶的国民经济,更主要来自海洋贸易。

    诸如苏东坡这样的文学家,闲了都会花钱组船队出海。

    当时中国船只纵横在南洋海面,每到一处都常见国王出来迎接。

    要论海洋巨无霸地位,最能代表中国古代造船的,还得说郑和船队!

    作为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仅以造船水平论,代表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技术:

    不但造的够大,最大能有百米以上长的巨型战舰,技术也更细,更抗风力的十一桅杆硬帆,人力般的螺旋桨设计,体魄巨大航速更极快。

    15世纪的海洋上,每次出场就看呆一片外国佬。

    按照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话说:葡萄牙船队刚来到北非时,当地人看到这些欧洲船,都是一派见怪不怪——有比你们更牛的船,早就从东方来过了!

    然而,海洋贸易实在是太赚钱了。

    无数眼红的士绅,终于联合起来,培养考生,成为了朝廷的决策者。

    在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以皇家为主导的大明航海事业,被禁绝了。

    在此后的一百三十多年时光里,明朝多年自废武功,擅自造两桅杆帆船就要问罪,沿海卫所制度崩溃,也根本没钱维持强大海军。

    在遭够了倭寇肆虐苦处后,明白海军重要性的大明朝,从嘉靖年间起咬牙重建,终于重新有了一支强大海军。

    这支海军不但多次暴打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还远征朝鲜碾压倭寇,更再度打出了中国船的品牌。

    以西班牙学者门多萨的说法:明朝战船结实耐用,一艘使用期相当于两艘欧洲船。

    当时的西班牙驻菲律宾的总督,更是积极学习明朝的战船制造技术,大量仿制中国船!

    明末这一段时间内,“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横行东亚海洋时,退守台湾的明郑政权,依然结合西方航海技术,造出了杀伤力强大的鸟船:

    通常近六十米长的规模,装备三十门左右的重型火炮,且学习了欧洲独特的夹板船舱技术,因此中西合璧威力强大,一度垄断了整个东亚航线。

    历史上的康熙王朝,也有样学样,用更多的鸟船跨海东征,平定台湾。

    然而,从此之后,随着中国彻底关上航海大门,绝唱的“鸟船”也被清王朝全部拆毁改装。

    从此中国沿海,只剩下吨位极小的袖珍小船,清朝水师的规模战力,莫说比英国,就是比明朝也远远落后。

    落后挨打的命运,终于不可避免!

    熟悉华夏历史的朱慈炯,自然知道,在明朝这个时期,华夏船只大体分为三个派系。

    以北方为代表的的沙船,以福建为代表的福船,以广州为代表的广船。

    这三种船只,都是因对各自境内海面情况而设计的,是以,福船的威名虽然更大,然而在北方这种多沙,海面平静的地方,却是不常用的。

    正因为这样,北方通用水师船只,都是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