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八章 开挂

    两百一十八章 开挂 (第2/3页)

虽有策论救场,但最后本只有五甲进士的名次,但因春秋经第一,被拔为第四甲。

    这些之中,章越最有把握的是经题,其次是策论,最后是诗赋。

    论经义章越在太学里可谓吊打所有进士科的太学生,甚至连诸科明经的经生对章越也是甘拜下风。

    当初诸科之首习九经科的经生看了章越经学功底也是自叹不如,言有章越在,怕是九经科就不好考了,大有章越去进士科放了他们一马的意思。

    不过经学再强,对进士科而言并没什么实质性作用,只能锦上添花罢了。

    看了卷子,章越先行磨墨将经义的题目都写了。

    经题是论语,孝经(必考),下面是大经,考生可以自选春秋,礼记之一考试。

    至于列入五经的易,书,诗也有抽考。

    因为九经都被章越背得滚瓜烂熟,过程实在是枯燥乏味,不过半个时辰即写完了所有的帖经墨义。

    之后章越构思起下面的题目。

    解试策与论都必须在五百字以上,字虽不多,都很费脑筋。

    至于赋必须三百六十字以上,诗限制六十字,五言六韵。

    这些知识书铺买来的解试须知里有记载。

    同时赋每韵不限联数,每联不限字数。

    同时官韵有疑混的,允上请。诗中字体与声韵相同者,也可以酌情使用。

    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宋朝科举对卷面分有着异常严苛的要求。

    考官对一张卷子评分是以点抹评判的。

    具体标准是三点当一抹,一抹降一等。

    就拿涂抹字迹而论。

    涂抹五字为一点,十五字为一抹。

    也就是一张卷子涂抹十五字就要降一等。五个字就要记一点。

    换句话保持卷面分一点不被扣,必须控制错字在五个字以内。

    所以考生每下笔前,都必须想清楚了再写。

    除此之外还有不考式十五条。

    所谓不考式十五条就是出现一个错处,直接判为不合格,连点抹判等都不必了。

    具体有十五处。

    没达到最少字数。

    不识题。

    诗赋落韵。

    用韵处少字。

    诗失平仄。

    诗全用古人一联。

    不写题目。

    犯庙讳。

    诗两韵前不见题意等等。

    还有用抹式十二等,也就是遇到此情况成绩降一等。

    误用事。

    连脱三字。

    写错题目。

    诗赋不对。

    小赋四句不见题意。

    诗用隔句对。

    策论古今文字十句以上等等。

    基本犯了一条,除非文章特别出众,就与落榜差不多了。

    至于点式只有四条。

    借用字。

    诗赋脱一字。

    诗赋偏枯。

    诗重叠用字。

    在竞争激烈的寒门太学生考试中,只要点式有一处,除了文章有过人之处,基本就挂了,更不用说抹式了。

    有这么多限制在,章越在考试中首先要保证不出错,下一步才能考虑是否出众。

    章越最担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