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四章 赐宴

    七百三十四章 赐宴 (第1/3页)

    既济未济的治国之道,令官家心底脑补着章越的进言。

    如果是未济,应该是章越不看好王安石的变法,但既是未济,亦有其他的收获,但亦是有所得,也努力了好几年,那么何不再让王安石再干一段时间呢?

    官家想了想道:“朕明白了,朕再走一走,再看一看事情的发展,非到万不得已不要下决断。”

    章越松了一口气道:“陛下圣明。”

    另一个历史上神宗与王安石的变法,虽负有敛财之名,但最少再怎么说神宗与王安石没有把民间收敛钱财用在自己的享受上。

    所以尽管变法有各等问题,但他们的初心是将财富从民间收上来,再通过政府统一调配,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是到了徽宗与蔡京那,对于变法的方法也是一脉相承。但这二人做到了取之于民,但没有用之于民,宋徽宗生活奢侈享受不用说,如艮岳和花石纲都是供给自己享受,至于蔡京本人除了给宋徽宗敛财,自己的生活也是穷奢极欲。

    变法的目的本来是好的,最后他们却只看到了变法敛财的手段。

    这也是所谓的初念的圣贤,转念是禽兽,徽宗蔡京违背了变法的初心,最后遭致恶果。

    章越向官家进言达到目的后,官家亦是暂时放下了一桩心头大事。

    官家对章越道:“朕登基到如今已是六年,变法至今也是四年有余,朕这些年走来真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啊。章卿可能觉得朕反复动摇,但是天下之事怎会有两般道理,让大臣们争执不休,不能达成一致。朕也时常困难。”

    章越闻言深以为然。

    官家所言也是历朝历代都绕不开的,为什么每每同样一件事,人人常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等观点呢?

    这也是政治上从来逃不过的左右之争。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自古以来两般义之不同,一个在于人情,一个在于天理,当年尧传舜,舜传大禹便是‘允执厥中’四字,为古今圣贤代代治理天下的万世之法。”

    “当初经延上,吕惠卿与司马光论变法,臣当时言何为真正相轮,一等是远处观相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