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三章 信任与猜疑(两更合一更)

    九百九十三章 信任与猜疑(两更合一更) (第1/3页)

    吕惠卿离开时,突然向章越一揖道:“章相公,有一人吕某想托你照看!”

    章越道:“何人值得吉甫如此相托?”

    吕惠卿道:“李长卿受吕某所累,郁郁不得志。此人是个人才,还请章相公替吕某用之。”

    章越问道:“李长卿就是当初军器监案时,到我府上之人?”

    “正是。”

    军器监之案,当初章越与吕惠卿曾一起联手,打击宫里滥造军器之事。

    此案虽终止了,没有往上追究幕后之人,但后来章越与沈括联手改革军器监,让官家将宫里督造军器的权力收回,改由官员责成工匠督造,改进了军器监效率及节约监造费用。

    章越道:“李长卿官声不太好,有苛暴之称。”

    “此人极有才干,干大事不惜力。吕某不愿他因吕某之故而埋没!”

    章越道:“既是吉甫相托,我便答允了。”

    吕惠卿道:“多谢相公,吕某劝官家攻横山,相公不怪吕某,吕某已感激不尽了。”

    反正你回京之议也为我所阻……章越淡淡地道:“吉甫哪里话,攻取横山也是一步妙棋!”

    “再吉甫谋世高材!官家素来看重。”

    吕惠卿闻言苦笑一笑,然后道:“多谢相公抬举!”

    吕惠卿拱手后颇有些黯然地离去。

    “吉甫留步!”

    章越疾走数步至吕惠卿身旁拱手道:“保重!”

    吕惠卿一愣,然后点点头。

    ……

    李稷!

    章越念起这个名字,不知道为何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

    吕惠卿正是子选为筹划五路平夏的人选,所以委以延州之任,可惜后来吕惠卿丁忧回家了,否则历史上五路平夏中他可以是一路主帅,或身为帅臣筹划这一牵

    五路平夏后,身为吕惠卿党羽的徐禧,李稷同建永乐城想要继续在横山用力。

    到了吕惠卿丁忧回来时,官家让他去他镇守鄜延路,吕惠卿就往陕西进攻就赢不了,也就是否定了横山战略。

    结果官家怒斥吕惠卿。

    官家让他去知单州,仍是继续进攻横山,结果永乐城大败,丧师二十余万。

    闻得败报,徐禧殉国之事,官家当殿对着群臣痛哭失声。

    与徐禧同往的李舜举,在殉国前撕裂衣襟上写血书给子‘臣死无所恨,唯愿官家勿轻疮。”

    当时李稷亦同没在军中,遗书中道:“陛下,臣千苦万苦也!”

    想到此事,章越目眶微红。

    读史书时,一个人名就是几个字,而如今则是活生生的人。

    永乐城之败后官家知道自己战略进攻的方向错了,并又让吕惠卿知太原府。

    元丰八年,官家仍不忘灭夏之事,对李宪道,若成浮桥,以本路预集之士,健骑数万人,一发前去荡除巢穴……

    但数月之后官家病故了,元佑后,宋朝停止对夏用兵,从全面进攻到了局部进攻,再从局部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也就是,官家到临终前才将对西夏的攻略,重回到熙河路出兵上来。从熙河路出兵照样可以进攻灵州。

    在错误的路线一直走了那么久那么久。

    真实的历史实令人不忍。

    而如今未来是否能有变化?

    章越默默仰望星辰。

    次日徐禧引李稷来见章越。

    李稷的父亲李绚与吕惠卿的父亲乃是同年进士,因这层关系李绚投了吕惠卿帐下。

    李稷现在正为邓绾授意御史周尹所弹劾,正是狼狈不堪时。

    李稷对徐禧道:“我虽不是什么撩之人,但最厌的便是如此被人如此考量,实在是如被弱在秤上称量一般。”

    徐禧道:“章相公不似他人。我出身布衣,非科第出身,尚被他青眼相郑你又何必担心呢?”

    “他最是惜才不过了。”

    李稷心道,未必是,若是一会他稍露轻视之意,我立即便走。

    李稷闻言点零头道“好吧。”

    走到门外,黄好义告诉他章越正在见客。

    徐禧问:“是何人在内?”

    黄好义道:“是苏子瞻荐来的,此饶文章有屈原,宋玉之姿啊!”

    徐禧道:“能得苏子瞻称赞的并不是一般人,我要看一看。”

    黄好义道:“是一个俊秀的少年郎君,此人姓秦名观,除了受苏子瞻推举,也是孙莘老的亲戚兼幕下。”

    徐禧知道孙觉与章越,都是陈襄门下。

    “可有进卷观之?”

    徐禧看了数篇秦观的进卷叹道:“果真是人才,这般文章我这辈子也写不出。”

    李稷不服取了秦观进卷看后,心底自负之情顿消,他心道,不过随便一个拜会章越的读书人,便有这般水平。

    徐禧对李稷言道:“章相公如今拜相,名声又高,四方俊杰皆入他的幕中,此可以称得上是青云之路。”

    李稷点零头。

    ……

    熙宁十年后,王安石一直杜门在家,并向官家辞相,理由是王雱身体不适。

    不过官家照例没有答允。

    宰相要辞,也当最少三辞。

    目前尚在走流程。

    此时王雱病得不轻,王安石又安排次子王旁与妻子庞氏离婚。王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