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八章 大儒李轩(求订阅求月票)

    第八零八章 大儒李轩(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亲相隐’的根源,强调礼乐教化,尊王而不限王,力主仁德之治,处处突出君主的绝对权威。

    他们主张必须严格贵贱尊卑之别,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对于君王与贵人却不加任何限制。

    据李轩所知,后世大清入主中原,《谷梁春秋》倍受推崇。

    皇帝说‘治统在于朕,道统亦在于朕’,奴臣说‘主子永远是主子,奴才永远是奴才’。

    他们还推崇强调宗法情谊,至圣先师虽然说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可《公羊春秋》与《左氏春秋》还是认可大义灭亲的,谷梁春秋却认为这不合礼法。

    历代大儒将‘亲亲相隐’用于决狱,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公示,就是西汉宣帝年,《谷梁春秋》大兴之后。

    也就是从这个年代开始,世家门阀开始兴盛,地方间的宗族势力崛起。

    而如今大晋皇权不能下乡,宗法胜于律法,这对李轩来说,无疑是没法接受的。

    这还关系到未来他能否将那数千万女性劳动力,从乡间解放出来的问题。

    所以《谷梁春秋》必须是伪学,自谷梁赤以下一切谷梁学派的宗师,都不能配享于文庙之内。

    李轩认为这是伪儒之始,深通恶绝。

    “汾阳王此言谵妄!”

    人群中,那位白发老儒气得倒仰:“古文尚书传世万载,载德治之要诣,是万世之道统,百代之垂范,怎么可能是伪学?即便你是当代理学护法,也不能轻侮。”

    那些大儒也都是错愕之余,怒不可遏。那些年轻学子们,就更加的暴跳如雷。

    “汾阳王之意,是说我们从小到大学的《尚书》都是假的吗?”

    “岂有此理?《古文尚书》可是至圣先师的十二世孙孔安国献于大汉天子的,怎么可能是伪作?”

    “汾阳王这是想要推崇今文吗?然则今文尚书分文析字,烦言碎辞,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你也配当理学护法?这是想要掘我理学的根基吗?”

    “万世之道统,百代之垂范?”李轩眼中掠过些许不耐之意,他手按腰刀,瞬时一股恢弘意势,横扫全场,竟使得在场诸多儒人与儒生都无法言语。

    那白发老儒却是例外,他硬顶着李轩的刀意威压,怒声质询:“汾阳王这是要以力服人吗?”

    李轩则冷冷一哂:“只是让你们安静下来,听本王说话!你们说古文尚书不是伪学,那么我这里有几个疑问,要请几位大儒解答。其一,虞子是否说过古文尚书有两体之分?又是否说过尚书中的大序与小序,并非圣人所作?”

    在场的几位大儒,顿时面色微青。

    虞子确实质疑过尚书可能是伪作,而虞子乃理学始祖,此间大多数人都是理学门人,虞子的徒子徒孙。

    所以当李轩释开刀意的时候,在场的大多数人也陷入沉默。

    李轩则是冷笑着,一步步走向了这些儒生:“我再问你们,《史记》未曾记载伏胜失其本经之事,魏夏(魏晋)儒人说伏胜失其本经之说,能否采信?”

    “其三,《后汉书·儒林传》记载马融、郑玄所注之《古文尚书》,为何与东夏(晋)梅本古文篇数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