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最终的决战(2)

    第27章 最终的决战(2) (第3/3页)

而,如今说大顺帝国本体的商业情况,其实基本上已经被共和国所垄断,本土的产品几乎没有,更多的不是代售就是代工。通过大顺帝国这里更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之后,在本土进行高价出售,最后又赚取大量的银钱回共和国。哪怕是支付了税费,实际上共和国依然非常疯狂的,在掠夺大顺帝国的财富。

    奈何,别说宋献策,就算是其他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没办法处理这样问题。甚至于,有些还对此没有觉察。

    究其原因,就是本土的技术跟不上,别人更喜欢更好的商品,而且共和国的商品已经打出了信誉,打出了名气,所以除非强制执行,否则本土品牌根本卖出去。最重要的是,若是强制执行的话,对方可以立刻断掉一些高端的原材料,到时会郁闷的还是大顺帝国,不仅没办法生产这些商品,同时还要面临失业者的愤怒。

    所以宋献策心里很明白,说是双方还没有开战,其实大顺帝国很早就沦陷了。

    当晚,宋献策就走私的事情进行洽谈,对方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不过50%的涨价也是必然。毕竟如今是战时,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走私过程之中,会不会被对方的军舰发展,进而来上一炮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走私渠道一旦被发现,那么对于这些商家来说,也是一笔很重大的损失。

    宋献策自然应允,十万两白银直接调拨了过去。本来他很早以前是打算用纸币来支付的,奈何走私商人表示,走私必须要用金属货币才能够支付,否则的话共和国那边不收。若非是看上了大顺帝国的金属货币,别人何必冒险走私?

    以至于,大顺帝国的金属货币正在不断枯竭,同时随着共和国的银行越来越多,李自成甚至想要发行自己的货币都不行。如今满大街都在使用共和国的纸币,这让李自成也徒呼奈何。

    次日,商人带着十万两白银出发了,约定五天内必然会有答复。

    但仅第二天,大顺帝国又出现了一件让人吐血的事情。那就是在大顺帝国的银行表示,今后的存款利息要下调。同时市场上的商人表示,所有货物提价。从那天开始,除非是在工坊做工的还有点折扣价,否则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上涨了50%以上。李自成甚至没办法强制让他们降价,因为降价的结果,就是对方威胁说,他们要退股。

    退股不说,最重要的是,作坊会立刻停止工作,原材料会停止进口,活生生逼迫工人造反的节奏。提价的理由对方也说了:“战时对方关闭的边境,我们身为共和国的公民,才好不容易弄到了原材料,但价格也被迫提升。这样的情况下,成本都提升了,若是售价不提升的话,我们卖个毛啊?”

    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不仅仅共和国的那些商品价格不断提升,就连本土的那些土特产也自发的升了价。百姓们根本买不到多少自己想要的东西,对政府那是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的百姓,可不是以前那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了。学习共和国开化的结果,就是百姓们有了自我,有了文化,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执政党的投诉信箱堆满了上诉信函,要求平息价格。

    更多的是,停止战争,双方和谈!

    看着这满山的请命书和上诉信,李自成也是头痛脑壳晕,他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没有开战,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