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西凉定

    第一百九十八章 西凉定 (第1/3页)

    看着逐渐远去的曹彰,夏侯尚的心里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滋味。

    他明明应该很高兴的,曹丕没有怪罪他和曹彰暗通曲款,也没有责怪他对自己没有忠心耿耿。

    但是看着那个阳光照在身上,显得那么壮丽却又是那么孤单的家伙。

    夏侯尚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就应该是开心的,是高兴的!

    但是为什么,自己就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夏侯尚再次拿起手中的那封信帛,那封写着他任命的信帛,魏王曹丕追录夏侯尚之前功勋,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同时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调任徐晃为帐下将,攻克上庸!

    捧着这份儿任命,夏侯尚心中难掩自己的激动,曹真乃是曹丕心腹爱将,所以这才领了征西将军之位,都督雍凉军事,而自己,却也走到了和曹真一样的地位,征南将军,假节,领景州刺史!

    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举目四望,看准他的方向,朝着荆州的方向,快速的飞奔而去!

    夏侯尚不知道自己如果是景州刺史,征南将军的话,那么那位曹氏的叔父曹仁曹子孝将军会如何,不过他相信自家的魏王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派的。

    而与此同时,曹彰依旧在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的那位大哥,无论是雄心大略,还是隐忍,亦或是那一颗永远不会屈服的心都不会比他的父王差上分毫。

    甚至,就连那一颗疑心都和他的父王一模一样,曹丕谁都不信,若非是曹彰的身份特殊,性格特殊,或许曹丕连曹彰都不会相信,曹彰曾经是继曹冲之后,最得曹操喜欢的那个人。

    所以这种事情,曹丕这才将他们父王的这些事情,就这么让到曹彰的身上,同时还告诉他,一定要在他完成大典之前回来,曹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和曹植不同,曹彰并不让曹丕感到厌烦,甚至曹彰比之曹丕,对曹氏,对他们的父王,母妃,还有万千和曹氏有关的人,对他们的感情,曹彰都要厚重,厚重的多。

    至少,曹丕不敢相信自己会为了一些什么人,亦或是什么感情,将已经到手的魏王之位就这么拱手让出去。

    (PS:关于曹彰和曹丕谁才是正统的继位者,历史上毫不犹豫的说,就是曹丕曹子恒,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换到当时的那个场景,曹彰的正统性,在作者看来,比曹丕的要高的多!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丕虽然是王世子,这是他和曹植相争的结果,但是在曹操身死之前发生了两件事,两件绝对足以改变曹操心意的事情,一件就是关羽之死,一件就是杨修之死!

    前者关羽是曹操的至交好友,对曹操在感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曹操的地位有多么高,无论曹操的官职有多么高,他都是一个身体不好不说,岁数也很大了的老人。

    在他接连失去了,父亲,儿子,至交好友郭嘉,荀彧,荀攸等等等等,就连他的那些曾经的对手都一个个的离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关羽再身亡的话,会对曹操打击的很彻底。

    关羽的死,除了让曹操对生存丧失了信念之外,对自己的选择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曹操最害怕的就是兄弟相残,最害怕的就是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几个儿子会自相残杀。

    所以,这让他会想到,刘备和曹丕,他们都是一样的隐忍和算计深沉,一样的性格,什么都可以放弃,他害怕自己的那几个儿子,会不会和当初的关羽一样,孤立无援,无人看管!

    第二个死去的就是杨修,杨修死去的具体过程,如今已经无从查证,但是有两件事是已经确定的,杨修之死意味着曹植彻底的失去了争夺最后那个位置的机会,这和任何人都无关,是曹操放弃了这个儿子。

    第二,那就是杨修是曹操亲自赐死,而且还在死之前一定见了杨修一面,因为杨修乃是在曹营,在曹操带走之后死的!

    杨修的才能到底如何,这个说法有很多,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就是聪慧两个字,但是作者不这么认为,当初曹氏诸子夺嫡,天生就是荣耀加身的曹冲不算在内,希望最大的应该就是两个人,嫡长子曹丕和才高八斗的曹植!

    看看他们两个人的阵容,曹植麾下有谁,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几人乃是翘楚,其中贾逵已经说了,那就是曹丕放在曹植身上的钉子,丁家兄弟诬陷人倒是一把好手,剩下的不过尔尔,孔,杨,邯郸三人或有微博才名,或是杂耍之人,真正能够给曹植出谋划策的也就是一个杨修了。

    再看看曹丕,这阵容就很豪华了,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等,这里面最差劲儿的吴质都是一个上上之选,其中就算贾诩和崔琰对他一直是不真正的摆明自己的态度,那也是暗中相助,陈群和恒阶还有司马懿那更是直接摆明了车马。

    杨修一个人顶着这么多人,生生的压制了曹丕数年,一度将曹植放到了王世子的位置上,让他监国!

    若非是最后曹植自己犯蠢,喝多了非要怒闯白马门,恐怕曹丕真就没有希望了,这么一个大才,在这个时候,临死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将曹丕从王世子的位置上拿下来!

    不要怀疑他能不能做到,从古至今,死间是最难破解的,也是唯一一个几乎无解的局面,作为当事人,杨修当然知道曹丕和曹植的关系,说是势同水火那也差不多。

    曹丕最敬爱的先生,崔琰先生就是被曹植的人一手炮烙入狱,然后活活让他们这么死得,再加上毛玠,徐奕等人的委屈,可以说这两个人就是解不开的死仇。

    若是杨修最后的时刻,还想做什么的话,那么他一定是要将曹丕拉下马,只有这样,他的那个朋友加主公,曹植曹子建才有可能活下去。

    所以,作者才认为最后曹操在回归洛阳的时候,心情就已经开始犹豫了,而在自己最后的时刻,他没有去召唤在邺城驻守的曹丕,而是选择了在长安镇守的曹彰,这本就说明了问题。

    给了曹彰带兵权,给了他偌大的一片根据地,给了他开府之权,最后还要在临死之前将他叫到自己的身边来,若不是因为想要将他扶正当成自己的继承人,难不成曹操还怕他被人鞭尸不成么?

    至于曹丕是否有资格,就算没有曹操的正式诏书,难不成还没有许褚这个活金刚么,这曹氏的将领会有谁认为,许褚会为了某一个世子,背叛曹操?

    再说曹彰的底蕴,曹彰在文臣谋士方面的确是差上那么一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在武将方面可以说得上是不遑多让,本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统帅,多次在边疆立功,麾下夏侯双杰,夏侯儒历史上做过荆州刺史,夏侯尚也曾在他帐下为将!

    至于说雍凉的问题,虽然没有任何史书说过曹彰去过雍凉,但是作者几乎可以确定他一定去过那里,因为他的孙子可能是曹芳,不过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孙媳妇是张既的孙女,同时这两个还不是政治婚姻。

    也就是说,曹彰一家和张既一家唯一有可能接触,并且成为世交的,那就是在曹彰在长安,张既在雍凉的时候!

    所以作者认为那个时候,曹彰应该没有老老实实的在长安防备魏延,而是直接冲到了雍凉,收拾了一些西域四郡,也就是张掖的和鸾,酒泉的黄华等人。

    再说最后一个问题,曹彰是不是真的没有机会拿到魏王之位!

    曹彰有机会,而且几乎是已经拿到了,因为曹彰真正到达洛阳的时间,绝对是早于曹丕的,这一点从贾逵列传里面就能找到,当初就是贾逵将曹彰给劝回去的。

    但是贾逵当初明面上是曹植的人,史书上他是在为曹丕说话,虽然说这是一个内奸,但是,就凭着一个贾逵,他真的能够吓唬住曹彰?

    一个敢数百士卒冲击乌桓大军的主,一个敢莽起来不管不顾的人,一个敢被曹操放到并州,去告诉匈奴人,你们不放蔡文姬,我就将曹彰放出去的家伙,会被贾逵吓唬住?

    除非他贾逵当初被吕布附体了,顺带还召唤出来了高顺和他的陷阵营,否则别说曹彰身后就有大军,就算曹彰单枪匹马一个人,他贾逵也不配干这事儿!

    所以说,曹彰最后放下了大军的兵权,一个人回到了鄢陵,那只有是他自己放弃了,他自己不想要了,他将已经到了他手中的魏王之位,再次还了回去,别说印玺,曹操的印玺最有可能给的是许褚,和他贾逵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曹丕第一个封赏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这个三弟,鄢陵候曹彰,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直接给了他万户侯,甚至在后面他封王的时候,曹彰都是第一个,任城王曹彰!

    而且曹彰和曹丕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先说不确定方面,张既和苏则或许和曹彰熟悉,或许不熟悉,假定他们是认识,并且熟悉的,那么苏则等人的推荐就可以说通了,那就是曹彰推荐的,然后在曹丕上位之处,雍凉之地迎来了一次大发展。

    张既调任凉州,在皱岐被撤了之后直接出任凉州刺史,还是没有掣肘那种,苏则一路扶摇直上,郝昭也从一个杂号将军,变成了一个镇守陈仓的重将。

    再说和曹彰关系好的,夏侯双杰可以说是里面的佼佼者了,夏侯儒本就是曹彰麾下的骁骑司马,而在曹丕在位的七年之间,他从一个骁骑司马变成了杂号的征蜀将军,然后去了荆州,做征南将军,然后再回到中央,当上了太仆。

    至于夏侯尚那就别说了,若不是最后曹丕给妹妹出气,将夏侯尚给伤了,恐怕最后也没有曹爽什么事儿了,所以说,曹彰对曹丕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但是绝不是那种不好的。)

    言归正传,曹彰继续走在中原大地上,他一共要去七十一处陵寝,这些都是早就有所布置的,但是没有这么多,是曹丕再知道之后,让那些摸金校尉再次动手,将数目扩充到七十二处,不得不说,曹丕的心思,比之他父王曹操都要重。

    然后整个过程不需要别人,只有曹彰一个人知道,也只有曹彰一个人知道,所有参与进去的摸金校尉,在最后都会自己进入陵寝之中,然后将自己一起封存,保证地方不会外泄。

    而最后曹操的真身到底去了哪里,就连曹丕都不会知道,或许会知道,但是这一切,都只有曹彰一个人在前后操持。

    此时的凉州,再次掀起了一番波澜。

    凉州卢水羌族一直是西凉的心腹大患,现在这个内患却是平定了,凉州卢水羌胡最大的两只族人,伊健妓妾和治元多两个人或许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用这种方式逃到张掖。

    但是张掖等郡的人,或许这辈子也想不到,他们会用这种方式,见到这两个羌人首领,如斯狼狈,如此落魄。

    其中西平的麴演更是直接懵了,他这次起兵的确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急躁了,这一点他无话可说,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他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继续撑下去。

    张掖的张进和酒泉的黄华,两个人现在是一副的为将军马首是瞻的态度,摆明了就是赢了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打输了,那就是你麴演胁迫了我等!

    这种臭不要脸的行为,着实是吧麴演给气了一个半死,然而就在这种关头,麾下的探子再次传来了消息。

    武威太守毌丘兴直接带着大军朝着张掖等地来了,另外金城太守苏则,麾下大将郝昭,夏侯儒朝着他西平来了,而此次大军的统帅,竟然还是张既亲自担任。

    听着这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麴演直接怂了,他甚至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带着人去西域躲一躲,反正他们大军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这么做虽然丢人,但是这么做不丢命啊。

    就在他犹豫不觉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帐中,那是西平大家族,郭家的家主郭芝。

    同时郭家也是此次追随自己起兵反叛的主力之一,此时郭芝到来,麴演感到了一股不太好的感觉。

    “伯然!”麴演看到郭芝进来,十分愉快的和他打着招呼,“如此天寒地冻的,你不在府中好生休息,你来此这是作何?”

    伯然就是郭芝的字,此时的郭芝脸上全都是肃穆,让麴演看到了心中更是不喜,虽然这不喜也不是针对的郭芝。

    “郭某来此,只是想要问问将军,将军还打算欺瞒我等到几时?”郭芝说话十分的不客气,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若非是有人来我家中找家侄女玩耍时说漏了嘴,我等还不知道要被欺瞒多久!”

    “伯然,你这是说的哪里话...”

    “将军知道我等说的是哪里话!”郭芝现在完全就是不给麴演面子,“这凉州卢水羌人已经在武威大败了,非但没有给那群汉军造成任何的危险,甚至还给人家送了不少的兵马,你们这是干的什么事情!”

    听到郭芝这么说,麴演脸色也是变得十分难看,关于凉州卢水羌人这件事,他也觉得,着实是有些丢人了。

    “伯然,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么事到如今,你可有什么打算,难不成是要舍我而去么?”麴演看着郭芝,不由的变得十分的悲戚,满脸都是忍不住的悲伤,一副就算你走了,某家也是不会怪你的样子。

    不过郭芝在来之前已经得到了自家侄女的提醒,若是麴演敢这般说,那么千万不要同意,否则郭家离身死族灭也就真的不远了。

    “麴演将军,若是你不相信某家,现在就让帐外的刀斧手将某家斩了,何必如此说话,某家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难不成你麴演将军也不知道么?”

    看着一副发须皆张的郭芝,麴演赶紧换了一副和善的面孔,甚至直接快步走到了郭芝的身前,为他平息着怒气,连呼,“郭芝将军,这都是某家的错,某家怪罪了将军,都是某家乱了分寸,莫急莫急!”

    看着这幅姿态的麴演,郭芝也是心中不屑,他只是平淡的说道,“将军还是莫要再说这个了,现在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说别的已经没有用处了,唯一的办法,那就是保住我等的性命,这才是大事!”

    郭芝这话正合麴演的心意,他一直再想的也就是这件事,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和下面的将校士卒交代,毕竟让他们跟着自己背井离乡数年,这的确是不现实。

    郭芝看着脸上已经露出了喜色的麴演,就知道自家的那个侄女再次猜对了,这个家伙果然是已经想好了要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