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金堂改革(一)

    第二百五十二章、金堂改革(一) (第3/3页)

金堂县一直搞事,一直未曾消停,只是这次动作太大了些。

    余玠沉思良久,猛然喝了一口茶水,突然拿起毛笔,最终还是在上面写了一想“可”。

    余玠写上之后,把呈文给了朱文炳。

    朱文炳反复打量赵平呈文一番,苦笑着也在上面写了一个“可”。

    两个大佬写上之后,互相看了一眼,都感觉上了赵平大当。

    毕竟这是赵平当初给余玠及朱文炳提出的条件,说这个仅仅在金堂县实行。

    但是现在看来,赵平不但会在金堂县实行,极有可能也在西县实行。

    听说赵平要举行考试,刘昂一边冷笑,一边觉得自己机会又来到了。

    刘昂之所以对于赵平推出的秀才考试是不屑一顾,虽然赵平的文章让他不得不佩服,但是赵平还有一个致命弱点。

    赵平不但一个童子,还没有参加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

    既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哪里能够出什么实质内容的考题?

    至于舅舅出题他更加瞧不起,因为科举与做官做事完全是两码事。

    因为他就是押司做起的,不但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还是三届举人。

    当然他能够有今天,不但自己出色,又有加上背后势力运作而被推荐为同进士。

    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成为主薄、县尉,最后当上县丞。

    他能够一些时间压制辛志才绝对不是偶然,除了人缘之外,最主要他对基层事务非常得心应手,可以说手到擒来。

    刘昂一边悠闲喝茶,一边耐心等着看赵平的笑话。

    终于,天下关注的考试的时间到了。

    金堂县给了各地文人十天报名时间,足够他们从四川大部分地方赶到这里。

    这次来的考生主要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那些落魄或者走投无路的文人。

    因为大宋这三路,两次受到烧杀抢掠之后,文人受到影响比普通老百姓更大。

    他们长期读书,家家元气大伤,本身除了读书就没有其它所长,求生更加困难。

    身份与地位决定他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

    张思家族张能、张浩、张吉、张光张家的兄弟四人也报名参加了考试。

    经过统计,这次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人报名参加金堂县二百三十六名秀才考试。

    如此多人来参加金堂县的考试,金堂县能够接待吗?准备充分?

    来来往往的考生一边互相行礼,一边担忧金堂县的考场等问题。

    要知道,考场不好,极其容易影响考生发挥。

    比如,考场附近有打铁声音,有叫卖声音,吵闹等喧哗声音。

    要知道,金堂县不但是人间天堂,另外一个也非常出名。

    就是金堂县的铜臭味道太浓重了,让一些文人痛恨不已。

    前些时间,金堂县由于评选十大作坊及三好店铺,受到众多文人的愤怒斥责。

    说什么铜臭压倒书香,商人欺负耕读。

    如果不是这些读书人实在是走投无路,他们就是老死也不会来金堂县。

    当马车或者牛车拉着考生来到一个地方,考生们都不禁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