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统筹安排

    第七百七十八、统筹安排 (第2/3页)

亲兵驻扎在降卒大营里,与降卒同甘共苦。

    “殊之只有五百兵马,降卒可是一万,会不会少了?”听到郑鼎安排,王文修一边还礼,一边忍不住皱眉问道。

    郑鼎又是拱手一礼,断然回答:“子养,不会少了。打败这些降卒,正是殊之带领的兵马,在降卒有着巨大的威望。我们还按照小圣人的要求,派出不少差巴上门与降卒谈心。这些降卒,不少之人就是差巴的亲人。现在差巴已经主动上战场打击吐蕃联军,降卒的士气信心已经在赵家庄这一边。”

    其实郑鼎心里想到,青塘这里能够派出五百兵马已经是极限,其它的兵马还要守城。

    但是对于王文修这个外行,他不能明说,说出反而增加他更多的忧虑。

    “如果青塘城有上万的汉人兵马,老夫倒不担心。偏偏汉人兵马只有三千左右,其余都是吐蕃人,老夫不得不考虑。”王文修一边还礼,一边还是有些担心。

    “吐蕃降卒还没有出现叛乱,可能举棋不定。”此时雨奇石突然插话,也是拱手一礼问道,“定之,青塘城内一万降卒,伽罗根本可能视而不见,极有可能已经去了信函。”

    王文修点点头,望着郑鼎,看看他如何应付。

    “坚之说得有理,”郑鼎一边还礼,一边回答,“但是赵家庄在吐蕃还没有打过败仗,就是胡人面前也没有打过败仗,拉日格约他们必然顾忌这些。吐蕃与胡人一样,畏威而不怀德,既然已经被打服,就不得不考虑一下。”

    不过他心里还有一句,如果这次保安团如果稍为露出败像,情况就可能让人担忧。

    但是保安团没有败像之前,这降卒还是没有这个胆量。

    当然,这种情况他不能说出来,仅仅是他个人分析而已。

    王文修眉目稍为展开,觉得还是有些不放心。

    他想了想,望着郑鼎问道:“定之,这一万骑兵,如果闲置哪里,总不是法子。”

    “子养,坚之,骑兵就是骑兵,作为步兵来守城,乃是大材小用。他们是作为奇兵,在关键时刻出现。”郑鼎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

    郑鼎这种安排是有两种考虑,其一避免吐蕃降卒在城墙作为内应出现,其二让他们看看,即使没有他们,也能够守住城墙。

    王文修觉得自己忧虑已经问完,于是望着雨奇石问道:“坚之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老夫也想到城墙看看。”雨奇石看了郑鼎一眼,希望他同意。

    郑鼎听了大吃一惊,他打量雨奇石一眼:“坚之,刀箭可是没有长眼睛,它们不可能因为你是文人就对你客气。”

    “那返西(肖华东)为何可以出去?”雨奇石不满看了郑鼎一眼。

    其实三人都不愿意肖华东出去,但是肖华东非要到城墙观战。

    肖华东之所以冒险出来,与任小娘子分不开的。

    任小娘子不但家境比他好,而且才貌双全。

    任小娘子既然对他有这一份情意,他绝对不会辜负这一份情意。

    在这个重视门当户对的年代,他甚至觉得自己有些配不上任小娘子。

    怎么办,为了将来幸福着想,肖华东只有努力提高自己。

    肖华东觉得自己来吐蕃对了,只要你肯干,吐蕃绝对会飞快进步。

    不是吗,不到一月,他已经由典吏转正为主簿。

    而按照赵家庄规定,除非有重大立功表现,一般是一年才转正。

    虽然他转正与任小娘子分不开,但是他也知道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现在赵家庄与胡人交战,他决定冒险一试,争取再次立功。

    听到肖华东提出这个申请,三个大佬顿时吓坏了。

    毕竟肖华东未婚妻乃是小圣人的远亲,出了事情就害怕任小娘子的怪罪。

    “吐蕃人本来就少,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肖华东振振有词:“下官只是协助,不会上战场。”

    王文修盯着肖华东一眼:“你坚决不上战场?”

    “下官就在箭楼协助,当然不会上战场。”肖华东看了远处城门上面的箭楼一眼,肯定语气说道。

    王文修也打量城门一眼,箭楼前面是闸楼,箭楼当然比闸楼安全,只好同意。

    其实王文修心里想的是,如果青塘城被攻破,哪里也不安全,包括监国府在内,只是早晚而已。

    肖华东当然知道这一点,与其呆在监国府担惊受怕,不如上前线做事,顺便还可以立功。

    听到肖华东要上前线,蒲易也呆不住了。

    肖华东能够当上很快转正当上主簿,自然是因为处理危机得当立功的缘故。

    现在打仗虽然充满风险,但是更是一个机会,于是申请上前线。

    听到蒲易要上前线,他的娘子蒲南氏再也顾不得不理睬他了,立即从幼稚园赶了过来,哭泣哀求蒲易不要上前线。

    但是蒲易依然不为所动,还是坚持要上前线。

    蒲南氏没有料到蒲易依然不为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