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大家辛苦了

    第858章 大家辛苦了 (第1/3页)

    当席小丁说到正本清源时,五个人同时一笑。

    “山总,席总,说道科研,其实我有个想法。”这时李逸男碰了碰眼镜,认真地道。

    “什么想法?”田耀明就坐在他身边,马上转头望向他。

    “提供科研基金支持是一回事,但我认为,科研环境更重要。”李逸男抿了抿嘴,眉头轻轻皱起:“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个科研单位,每个学校都像电科和远芯这样……”

    “这是大环境问题,只能慢慢改变吧?”田耀明答道,然后望向苏远山和席小丁:“是不是?”

    苏远山和席小丁连带秦为民都同时点头。

    现在说学FA什么的当然有点“那个”,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一批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国家实行产学研后的专家教授因为先走出了那么一步,从而形成了某种“圈子”……就算是号称风气最为开放的远芯,也不可能杜绝这种现象。

    事实上,放大到全世界,这种现象都不可避免。

    人情利益可不是只有国内会讲。

    但最重要的,还是看给不给后来者机会。

    “所以,科研基金是从大的方向影响,但小的方向呢?”李逸男望向众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和电科,或者其他学校也行,联合成立一个或者几个高规格的实验室或者科研中心……这个实验室,完全按照能者居上的规矩来,不讲究任何情面。”

    此话一出,众人先是一怔,随后同时望向苏远山。

    就连席小丁也目光灼灼起来。

    苏远山也在瞬间就眯起了眼睛。

    席小丁见苏远山模样,马上道:“好想法!可以和电科成立一个高规格的半导体科研基地,一方面可以为国内半导体行业,为远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招揽海外优秀的人才回来。”

    “嗯……”

    苏远山慢慢点头,但随即苦笑起来:“但现在哪有钱啊,伙计们。”

    众人:“……”

    苏远山深深地呼了口气。

    确实,如果能够成立一个专门的半导体科研基地——毫无疑问,半导体行业是数字化革命的基石,在肉眼可见和现如今最聪明的大脑所能想象的未来中,它都将是最为重要的基础。

    搞半导体是赚钱,但搞半导体研究……那更费钱。

    西方和霓国半导体产业之所以能够成功,那可是通过资本和市场不停地加持,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国内作为追赶的一方,现在能够在某几个领域通过提前选择和布局,通过成本优势完成形式上的追赶和超越,已经是苏远山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如果真要成立一个半导体科研基地……

    这样说吧,如果这个科研基地,只搞目前拥有市场的半导体领域,那显然毛用没有——远芯体系下就够了。

    如果要给那些博士起步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任由发挥的平台……那这个盒子一开,可就真拢不住了。

    博士是啥?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丢丢那么“微不足道”的贡献的人——而随着知识的细分,这些领域数量将会呈指数增长。

    苏远山内心深处当然是愿意养这些人的。

    但也正如他所说,远芯现在确实没多少钱了——YX架构部门的分离,除了少了利润之外,更多的是少了现金流水。

    “不过想法确实可以。”苏远山说着又叹一声:“甚至我都想到了,今后沪市成立一个,首都成立一个,省城成立一个……这种大型的科研基地,采取企业,学校,以及政府多方投入,多方共管,然后诞生的技术又反哺企业,回馈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模式……其实很好。最起码比现在的模式好。”

    “那要不先试试?”席小丁见苏远山是真心认同,便笑着道:“大不了号召集资或者捐款一波嘛。”

    “还是别了。”苏远山果断摇头:“等过两年,或者最起码要等到今年之后再说——而且电科现在刚好在建凝聚态的国家实验室,我是主任……所以你们懂得。”

    说着苏远山望向李逸男:“逸男,你说的没错,基金是大方向,实验室是小方向——所以,我就先从凝聚态实验室做起,亲自坐镇把关。”

    “那你这下可就偷不了懒了。”席小丁微微一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