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三奖归一

    第905章 三奖归一 (第1/3页)

    一周后,nature正式背靠背刊登了关于双层石墨烯的两篇重磅论文。

    如果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巨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界立刻沸腾了。特别是领域,更是集体陷入了高潮。

    长期以来,超导领域说取得的成果都稳定产出在低温+不同材料的领域中。科学家们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路子,但时至今日,依旧没有找到突破点。

    以至于有物理学家戏称,自己这帮人走的还是爱迪生当年的路。

    如今双层石墨烯在特定角度和温度下说展现出的超导属性,无疑给超导材料找出了一条新的方向。

    ……

    电科会议室,数位大佬齐聚一堂。

    这些大佬,是真正的大佬——电科目前拥有十二位全职院士,其中工程院院士居多,一共有七位,科学院院士仅有五位。

    “我虽然不是物理专业,但我也能理解石墨烯以及随后一系列发现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昨天的两篇论文了。它的意义已经跳出了石墨烯领域,继而影响到整个凝聚态物理。”

    席小丁在一帮人中最为年轻,但他的气势丝毫不弱于在座的大佬们。

    开玩笑,他可是以数学家身份进的中科院。

    “因此,今年的院士推荐,我建议不要再想着论资排辈了,直接就苏远山教授。”

    席小丁特地为苏远山加上了职称,提醒诸位,苏远山的身份可是电科的特聘教授。

    在座一干大佬都眼观鼻,鼻观心的不说话,有些还带着含蓄的笑——在笑的多半是工程院的院士们,他们之前倒是有过想推荐苏远山的想法。毕竟嘛,苏远山的老爹就是校长, 也是工程院院士。

    但据说……苏远山的意见是, 他的成果不足以进工程院。

    ——虽然大家都知道,特别是电科的老人都知道,苏远山才是整个远芯的灵魂,但拿出来服众成果, 确实都是以其他人的名义说诞生的。

    所以这件事也就推迟了下来。

    但要进中科院……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

    首先推荐这一关, 就要考虑太多——作为电科的全职院士,除了成就之外, 大家会更多的考虑多一个院士会为学校带来什么好处。

    很显然, 把院士给苏远山,论实际“好处”, 是比不过在学校里的任职的教授的。

    对于此, 席小丁也很清楚,他也知道,苏远山的志向并不在一个院士——拿苏远山的话说就是,院士是迟早的, 他这辈子的天才名号、各种“最年轻”、各种记录已经够多了, 没有必要再捞一个“最年轻院士”的记录。

    因此席小丁此前一直都不着急,毕竟这院士给苏远山就是个名誉, 但给其他人那就是资源。不然按照他的脾气, 他进中科院第二年就要使劲往上推苏远山。

    但现在, 席小丁是彻底忍不住了。

    他太清楚一个身背九篇nature, 且每一篇都有着高引用的学者的地位有多高——如果拿国际影响力而言, 除去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或者说, 六十岁以下的科学家中, 国内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苏远山的。

    要知道, 苏远山可是获得过麦克米兰奖的!

    别的不说,从99年开始, 每年讨论苏远山到底要“陪跑”诺奖多久,都已经成了十月份的集中热门话题。

    “我们总不能让他拿了明年的沃尔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