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朝廷非议

    第101章 朝廷非议 (第2/3页)

是,是,微臣汗颜,微臣遵旨!”孙传庭忙不迭的应道。

    其实崇祯对朱浩越境救灾的举动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有人帮自己赈灾,这样自己的江山多少能稳得住,忧的是朱浩这般举动明显是在收买人心,若说朱浩丝毫没有异心,恐怕自己也骗不了自己。只是现在朝内朝外还需要依靠孙传庭和朱浩翁婿俩,因此尽管有所不满,也不好问责。

    彼时孙传庭仍然镇守京师以北,本来他的势力要远小于洪承畴,但目下洪承畴兵败被困,孙传庭便成为京畿地区的独一份,他手里的数万边军也成为除吴三桂外北方唯一的精锐。崇祯帝不得不把孙传庭依若长城,况且孙传庭这人一向忠心耿耿,崇祯帝对其也是比较放心的。

    至于朱浩手里的实力则更加强大,崇祯对他一直是又爱又怕,忌惮之情尤甚于皇太极和李自成张献忠。一旦朱浩作乱,那么大明朝的南方将沦为其手。朱浩现在羽翼已经丰满,崇祯失了洪承畴,彻底没有了能制衡他的力量,若朱浩与孙传庭联手,南北夹攻之下,覆灭大明朝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他也只能寄希望与朱浩的忠心了。

    正因为此,崇祯一直没有敢动孙传庭。历史上孙传庭在崇祯末年曾因为对农民军战事不利而被投入大牢,差点死在里面。朱浩的出现使得崇祯不敢轻举妄动,因而也改变了这一小小的历史事件。

    崇祯思来想去也没有好的办法,便撇开此事不谈。继续问道:“目前洪承畴困守松山城,除锦州、杏山、塔山之地关外之地尽入敌手,如之奈何?”

    “皇上,洪承畴的大军其实并没有完全丧失,据情报来看,我军死伤不过五六万人,另外除去吴三桂部三万人没有大的损失,另外的几名总兵也都还剩下不少兵力,再算上溃逃的士兵,咱们最多还能纠集五到六万人,加上孙督师的部队,再征召一些内军,集合十万兵马不成问题。到时候再战鞑子,解松山之围,收复辽西也不是不可能!”一直没有说话的内阁首辅周延儒终于表态。

    周延儒所罗列的数字大致不差,可见他还是有些才能的,只是此人过于热衷权势,很多话都是为了讨崇祯欢心而说的,并非是认真分析后的良言。

    听他说的如此美好,崇祯帝先是一喜,继而眉头紧皱。过了这十余年,吃了无数败仗,他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心高气傲,容不得失败和非议的中兴天子了,心性也逐渐有些平稳。若是以往,听了这般美好的前景必定龙颜大悦,浑身充满力量。现在再听到这些话,变得波澜不惊了。

    “周爱卿此言虽说有理,但毕竟实际上有些难处,陈爱卿、孙爱卿,你们是带兵之人,说说看?”崇祯对周延儒的话不置可否,而是征询陈新甲和孙传庭的意见。

    “皇上,恕臣直言,首辅大人的话虽是有理,但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大明新败,无论从军士数目和战力,短期内都难以组成一支精锐大军,况且目前国库空虚,粮草不济,要想以临时拼凑的军队对阵士气正高战力极强的八旗劲旅,恐怕是凶多吉少,此乃臣的肺腑之言,请皇上明察!”孙传庭忙奏道,再国家大事上,他还是不含糊的。

    “臣也赞同孙大人的话,目前国内形势太乱,根本不够条件让我们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啊,若是强行出击,必中敌人下怀,到时候恐怕…请皇上三思。”陈新甲也面色凝重的道。

    孙、陈二人是武官,常年跟军事打交道,说出来的话自然较周延儒这等文臣要权威。其实崇祯也知道,目前再一次纠结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同清军决战无疑是痴人说梦,除非是朱浩的新军能够出战。但在国内形势一团糟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