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风云多变

    第104章 风云多变 (第1/3页)

    朱浩事务繁忙,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医疗队,北边的防疫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他也告别了吴有性,马不停蹄的赶回徐州主持大局。

    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南方和中原又发生了不少战事。

    南方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瘟疫,偏居西南的张献忠等农民军又借机生事,利用北方被瘟疫拖住的机会大肆发展实力,攻城略地,加上东北的局势仍然紧张,朝廷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再管他?因此张献忠和罗汝才二人合力,躲在李自成背后如鱼得水,攻占了不少州县,实力大涨,隐隐已盖过李自成。

    因为东进的路被朱浩所阻,张献忠得以全力往西发展。此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崇祯十四年秋八月,张献忠将兵八万,渡过长江,经过十余天的苦战,攻破巴州,也就是后世的重庆,四川全省震动!巴州是成都东面的最大门户。巴州一失,成都危矣。按照历史,张献忠应该是在明亡前夕占领的重庆,如今朱浩阻挡献忠东进,其只好全力向西,重庆陷落比历史早了足足一年半!若成都一失,四川便不复为朝廷所有,以川地的特殊性,张献忠很可能建国称帝!

    不过此时张献忠受时代局限,并没有全力西进,因他仍然心有不甘,妄图染指襄阳,像李自成那样据城而称王,然后东下攻破武昌,控制湖北全境,以此为据点,东进江南。因此面对西南重镇成都,一开始他还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只是派遣了一员将领带着万余人试探性的攻打了一下,结果无功而返。他也不放在心上,将战略重点放在襄阳城上。

    彼时,罗汝才控制郧阳全境、襄阳以西两府十六县。而张献忠的力量更加膨胀,武昌以西,巴州以东,北接罗氏,南达洞庭,皆入献忠之手。整个湖北除了襄阳、武昌二城和僻处大别山区的随麻数县,几乎全部落入农民军控制之中。中原被阻断,中南、西南诸省跟北京基本上断绝了联系,照此发展下去,南方或陷落或分立乃迟早之事。而朝廷只能依靠北方、山东、和江南一带跟农民军和满清对抗,总体实力已是一落千丈!朝廷的军令达不到南方,因此也就不能南北夹攻农民军,战略优势始终不在朝廷这边。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南边除了一个拥兵自重不肯出力的左良玉,再无堪用之兵!

    武昌和襄阳成了孤城,崇祯病急乱投医,重新启用杨嗣昌召集大军督师湖北以解襄阳之围。杨嗣昌无奈之下,带着匆匆拼凑的三万明军直奔襄阳,没想到经过河南时,被李岩打了个埋伏,损失过半,杨嗣昌混战中重伤不治。其余残军灰溜溜的逃回直隶。崇祯不甘心失败,启用陕西总督付宗龙为河南总督,调集朝廷官军,发动十月战役,妄图打通直隶到湖北的战线,将农民军分割包围。

    这样一来,明军势必与李自成部有所接触,双方在崇祯十四年的十月到该年年底,交战十余次,互有胜负。傅宗龙一改杨嗣昌等人之前的战略,顶住崇祯的压力,联合陕西明军,步步为营,逐步向南推进,压缩李自成的战略空间。

    此时的陕西总督已经改为丁启睿,该人与傅宗龙一向交好,自然是全力配合。说来这丁启睿也是明末数得着的一名帅才。二人集合全力,相互配合之下,居然略占上风。

    双方能动员的兵力相差无几,本来李自成部得了朱浩的火器后,组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