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初见曹阿瞒

    第三十六章初见曹阿瞒 (第1/3页)

    很多事情的发展都遵循着循环渐进这个规律,愚公移山需要,从说话形成文化需要,由食物变成粪便需要。

    有些东西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有些东西它就附加例如毅力这种添加剂,比如发芽。

    人心在变,人的六识也在变,隽河没有丝毫改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名著于世的名仕想要越过它,待遇都是一样的,黄色浑浊的河水总会把人冲到下游。

    所以当关羽从下游爬上岸的时候,人已经疲惫不堪了,和张飞两人连蹦带跳往上游走去。

    “这河没有河神。”

    “废话,当然没有河神。我想知道人能不能徒手穿过喘急的河流,如果可以,最快与最慢要多少时间。”

    “啊?可是你前面不是这样说的,你说咱们找找河里有没有河神。”

    “不这样说,我不觉得你会跟着下河冒险。”

    张飞不说话了,发誓以后再也不听关羽的鬼话了,同时他敏锐的发现,这种小手段里充满了壹乐影子。

    张飞发誓是有时效性的,离上一次挖地龙发的誓也没几天吧。

    关羽正循环渐进的成为一个军官,壹乐不知哪弄来如此多的战争案例,平原战,山谷战,水战,围而不战,雷霆战,各种各样,奇妙无穷。

    壹乐继而引入数据这个概念,通过收集关于这些战争固定的数值,用来具体作战安排,为验证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关羽上山下河,钻洞爬树,不亦乐乎。

    风和千树茂,雨润百花香,如此附庸风雅的聚会壹乐一点都不喜欢,自己作不出诗词,也没有这个天赋,虽然杜李附身,有大量诗词可以供自己抄袭,壹乐却骄傲的认为,一个后世的精英,不靠这些也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更何况郑玄就要名扬天下了,自己怎么抄都会被人家看穿。假的始终是假的,没有相应的底蕴,却写不出的诗词出来,聪明人一眼就能看穿。

    既然自己的学问以经世为主,如果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就显得轻佻了。

    写诗只是一种手段,这样的借口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既然无缘成为士大夫,那就好好把经学贯彻到底吧。

    曾经很多次,胸口激荡不休的情感总会让壹乐感觉可以作一首诗,结果却憋了半天都无法转成优美的文字。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古文修养不够,学识不足,气度也没有从现代人转变成古人,所以只能当作放了个儒雅的屁了。

    学问交流会依然火热,郑玄的公开课不可能如此高密度的开下去,得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免费的就太掉价了。后世港台歌星几年才开一场演唱会,山顶位置都能卖两百元,握手位高达两千元。

    荀彧没有来,王朗也不见人,蔡邕却如期而至。壹乐对这种文化人没多大兴趣,这种兴趣指的当然是用处,他认为自己的性取向很正常。

    尽管蔡邕很美,一个男儿用美了形容样貌,是一种很高的赞赏。壹乐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