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买官卖官由来

    第一百六十二章 买官卖官由来 (第1/3页)

    面对辛弃疾的咄咄逼人,袁绍只能再次屈服,他所顾忌的不是辛弃疾嚣张跋扈,而是毒害汉末根深蒂固的买官卖官政策,若真的让刘虞为三公之首,自己这个大将军岂不是又要被压上一截。

    东汉末年买官卖官的腐败行迹。

    官职者,国家之名器也。

    遍观历史上的腐败王朝,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但即便是很腐败的朝廷,在卖官时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

    然而,汉灵帝刘宏,却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不仅堂而皇之专门开了个卖官店,明码标价公开售官,而且将卖官鬻爵行为制度化和持续化,公开卖官长达数年之久。

    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就连假仁假义的刘备,每次都“叹息痛恨于桓灵”。

    汉桓帝留给汉灵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

    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这些人多惨死于狱中),并折磨死了敢于仗义直言的太傅陈蕃(陈蕃的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后世影响极大)。

    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打击。

    宦官们通过镇压,消除了与自己直接抗衡的力量,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可宦官又是一个十分腐朽的政治集团,身体的残缺和社会的鄙视,使得他们具有卑劣的人格和极强的报复心理。因而当这个集团左右了皇帝,操持了朝政,总揽了大权之后,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

    而昏庸荒淫的汉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信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和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并常常无耻地说“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