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万里戎机(4)

    第四章万里戎机(4) (第1/3页)

    时光荏苒,半个月转眼而逝,这十多天里,李同和万福在军营里逐渐也待惯了。也许侯长古德信是个顾念旧情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李同兄弟颇为照顾,隔三差五邀请李同兄弟吃饭,打打牙祭。说心里话,李同一直心中忐忑,两个人非亲非故的,古德信如此厚遇,这让李同十分不解。

    这段日子,陆陆续续的有来自关中和关东各地的囚徒抵达敦煌,每批人数多则几百,少则几十,很多都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据古侯长透露,为了对付北匈奴,扩大边地后备力量,皇帝刘庄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写道:“不论原为官为民,凡死罪者减罪一等,不准鞭笞或施以残刑,皆让其充军营,由凉州各军散置。”

    西征总指挥窦固接到诏书后,便有一千五百名被判死罪者被遣送到张掖。他按诏书指示,将一千三百名罪犯分遣敦煌耿恭和酒泉耿忠两处,二百名留张掖,交班超安顿。在屯田练兵的同时,西征军还在扩充兵员,在河西五郡当地招募了一批士卒。加上原有戍卒和戴罪人员,人数已经过万,超过了窦固离开洛阳时的总数。

    经过严格训练,所有人都面临的重新分配。根据经验,李同直觉的确有人在关照自己,果然不出所料,他和万福幸运的被分到了负责管理后勤的辎重营。理由很强大,因为他和万福两个人识文断字。这时代的文盲率很高,普通的老百姓几乎目不识丁。新来的几批刑徒戌卒中读书识字只有寥寥几人,李同和万福很幸运,他们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人。

    辎重营是耿恭所辖部队的一个大障,总共有五十几个兵,两名什长以及五名伍长,李同识得其中三人,除了直接管辖他们的什长陈涟和高明以外,还有一位就是前段时间刚刚认识的库房司吏陶最。这陶司吏并不带兵,他是库仓上的头儿,专司耿恭部兵士每日的吃穿用度,军中头一号肥差,但这人奉职甚谨,从不克扣士兵,加之他为人随和,处事公道,因此人缘最好。李同、万福与他处得极是熟稔,常常在一起说说笑笑。

    陶司吏对新来的李同两人很关照,不仅单独为他们安排了干净的宿舍,还给两人配发了最好的武器和牛皮铠甲。司吏陶最今年不到四十,生性文弱,不喜欢舞刀弄枪,一有空,便把自己关在库仓,濡墨研颖,奋笔疾书,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好几卷竹简。

    除了李同和万福以外,辎重营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也不知他整日刷刷点点写些什么,因此有人取笑他不自量力,想做经学之士。那陶最也不理会别人如何议论,每日仍然笔耕不辍。万福虽然识些字,但毕竟年纪小读书时间短,认识的字有限。万福很羡慕陶司吏每天写写画画,有一天整理库房的时候,万福瞧他又在写字,便问他:“陶大叔,你好有学问啊,认识这么多字!可惜我读书有限,能否跟我讲讲。”

    陶最平时也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子,便开玩笑道:“我的名字叫陶最,陶最,陶最,自我陶醉也。我写这些字,不过是消磨时光罢了,其实毫无用处。小六子,不识字有不识字的好处,唉,有时候字识的多,反倒会惹来麻烦。”说罢,神情有些黯然。

    正在整理库房的李同闻言,听出了一些怀才不遇的抱怨。他心中一动,瞟了一眼正在和万福说笑的陶最,总觉得此人有些不同寻常,应该不是个普通的胥吏。李同琢磨着这人恐怕不像他表面上那么简单,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李同在辎重营干活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侯长古德信,侯长虽然级别不高,只相当于后世的排级干部,但在这辎重营却唯此独大。李同只是个戍卒,真正算起来,两个人的名位着实相差甚远,古德信在外人面前也会自顾身份,不好在众人面前对李同太过亲热,每次见面都是点头微笑而已。

    最近李同一直想找古德信请一天假,主要是听说敦煌陆陆续续来了几只西域驼队,他很想去看看这些西域商人究竟运来了一些什么货物。不过由于最近备战的气氛很浓,每天从后方运来的军事物资很多,侯长的营房里总有军士进进出出,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三番几次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时日一久,李同请假的心思也慢慢淡了。

    辎重营的生活相对作战部队而言算得上是比较安逸的,闲暇的时间就多,于是万福就缠着李同教自己功夫。李同也是个痛快人,因为万福没有基础,就开始教他后世军队常练的擒拿格斗术,开始教授他一些入门的功夫。

    这一夜,月明如昼。跟往常一样,李同在操场细心地指导完万福练习擒拿格斗术后,就让万福自己练习。李同自己也没闲着,对着一个特制的木桩开始练习后世的实战泰拳。夜幕下,两人都练得非常的投入,他们没有注意到,操场不远处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军官正默默的关注着他们。

    来人正是敦煌军司马耿恭,今夜办完工后,月光破窗而入,耿恭不由得想起老母和妻儿,怎么也睡不着觉。他索性穿起衣,走出屋来。他不知不觉来到操练场上,远远看见两个人,时而翻身,时而蹲裆定势,在苦练武功。

    这两人是谁呢?他暗自想着,悄悄走上前去。走到跟前,隐约见一大一小两个少年正在练习手搏术,其中一人正对着一个木桩练习腿法,这人的腿法凶悍,招式古怪是他平生未见,这更加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耿恭仔细打量这人,只见这人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人却挺年轻的,长得也标致。遣送来的那天,耿恭远远见过一面,只是从没搭过话。

    操场空旷,李同和万福见有人过来,马上停止演练,一起看向耿恭,李同认出来人,便率先上前施礼:“参见耿司马!”有些发愣的万福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单膝跪地施礼。耿恭挥挥手让他们起来。耿恭主动招呼李同问道:“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李同。”李同恭恭敬敬地回道。

    “什么地方人?”耿恭又问。

    “河东平阳人。”李同又答道。

    耿恭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